石门茶叶经济生态双高效

作者: 来自:湖南日报 时间:2006-04-27
分享到:

    本报4月26日讯(记者 周勇军 朱本召 通讯员 贺新初 张方军)“五一”前夕,湖南农业大学博士生导师、国内知名茶叶专家施兆鹏教授来到石门县壶瓶山、东山峰、白云山等地考察,当他看到茶园中到处星罗棋布的白色蛛网时,欣喜地说:“太好了,茶农利用蜘蛛防治茶叶病虫害,茶叶肯定没有农残,安全可靠。”

  石门共有茶园8万亩,年产茶叶10万担。该县从2000年开始,严禁茶农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和化肥;与此相应,他们通过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诱使各种益鸟益虫“进驻”茶林,成为茶叶害虫的天敌。由于茶园不施农药,数十种繁殖速度快、灭虫效益高的蜘蛛纷纷进入茶园结网,飞虱、叶蝉、蚜虫、叶螨、蝗蝻等茶叶害虫则纷纷“落网”。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壶瓶山南坪茶园和云麓茶园,记者看到,最多的一株茶树上竟然结有10多张碗口大的蛛网,蛛网上可以看到几只僵死的蚜虫和正在垂死挣扎的飞虱。茶农把这些小蜘蛛亲切地称为茶园“保镖”。
 
  以虫治虫,效益无比,产品环保,成本降低。据县茶叶办主任马进福介绍,由于茶农普遍利用生物的链条效应防治茶叶病虫害,石门有机茶园认证面积已经达到1万余亩,转换面积达到2.5万亩。壶瓶山文峰村茶农傅关正算了一笔账,今年春茶上市以来,清明前后的鲜叶收购价达到每公斤90元,比去年增加20元,而由于不施农药、化肥,每亩茶园的生产成本平均降低了200元左右,两者相加,仅一季春茶,每亩茶园将增收500多元。

新闻评论
您的大名: (点击这里注册)

友情提醒:评论请限制在100字以内,有长篇大论欢迎到论坛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