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沅陵生态有机茶叶产业概况

作者: 来自:红网综合 时间:2013-05-29
分享到:

中国茶叶网china-tea.org编者注:沅陵县茶产业以“碣滩茶”作为区域品牌,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互为促进,走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产业才能更快发展。

沅陵县地处湖南省西北部,怀化市北部,武陵山脉东南麓与雪峰山脉东北尾端交汇处,居沅水中游,总面积5852平方公里,辖23个乡镇,总人口65万人,是湖南省县级辖区版图面积最大的县,素有“湘西门户”和“西南要塞”之称。

沅陵产茶,生态优越。境内山清水秀,没有污染,森林覆盖率达76.19%,土壤为页岩、板页岩发育而成的红、黄壤,拥有独特的库区小气候,雨量充沛,云雾缭绕,极适宜茶树生长。

沅陵产茶,历史悠久。沅陵产茶史可追溯到西晋,西晋《荆州土地记》载:“武陵七县通出茶,最好。”武陵七县辖沅陵县。碣滩茶在唐代即为贡茶。据《辰州府誌》记载:“邑中出茶处多,先以碣滩产茶者为多,后界亭盛行,极先摘者名曰白毛尖,今且以之充土贡矣”。

全县茶叶基地15万亩,可采摘面积10万亩。茶叶产量5000吨,茶叶综合产值5亿元。茶叶基地布局集中,官庄镇、马底驿乡、五强溪镇、北溶乡、太常乡、清良乡、陈家滩乡7个乡镇成为茶叶万亩乡镇。县内茶叶企业32家。其中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家。目前县内以名优茶产业为主,辰州碣滩茶产业园,官庄茶叶综合加工区、五强溪茶叶综合加工区、武陵山片区茶叶批发大市场正在规划建设中。未来沅陵茶叶产业将形成名优茶产业、精深加工产业,大批发市场共同发展的产业格局。

按照“大品牌,大产区”的思路,全县统一“碣滩茶”品牌,把碣滩茶作为沅陵茶叶公共品牌。碣滩茶先后荣获国际、国家、省级多项名茶评比大奖,已载入《中国名茶录》。1983年以来碣滩茶连续28次获省级名优茶评比金奖,6次获国家和部级名茶评比金奖,4次获国际名茶评比金奖。2010年获上海世博会特别金奖殊荣,2011年,“碣滩茶”获得了国家地理产品保护标志,2012年获得世界茶联合会第九届国际名茶评比金奖。

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茶叶产业的发展,把茶叶产业定为沅陵农业产业化1号产业,力争抢占武陵山片区茶叶产业制高点,打造武陵山片区生态有机茶的生产加工中心、批发交易中心和茶文化展示中心。通过努力,到2020年,全县优质茶园面积达到25万亩。其中有机茶园认证10万亩,良种茶园比例达90%以上。力争实现全县茶叶年总产量达2万吨以上,年总产值达20亿元以上。

沅陵县产茶历史悠久,茶叶是沅陵县的传统产业、特色产茶,特别是近四年来茶叶产业有了新的发展。2009年、2011年、2012年被列为“全国重点产茶县”。2010年“碣滩茶”荣获上海世博会“特别金奖”,并成功申报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011年荣获“全国十大生态产茶县”荣誉称号。2012年,全县茶叶总产量达1500吨,年综合销售收入达1.5亿元,茶农人均增收1500元以上。

一、2012年开展的主要工作

(一)基地开发。受乡镇领导换届,部分新上任的分管领导对茶叶开发工作不熟悉,国土整理项目审批及今年雨水较多,不利于烧山、整地三个因素影响,预计今年基地开发面积在7000亩左右。在官庄镇三渡水村建设育苗基地100亩,在马底驿乡兴安溪村建设育苗基地50亩。(二)加工厂建设。购机户除享受国家政策性农机补贴政策外,县财政再给予30%的奖励。今年在沅陵镇、官庄镇、凉水井镇、五强溪镇、马底驿乡、清浪乡、火场乡等乡镇添置标准化生产线11条。(三)人才引进培训。去年7月县茶叶办从湖南农业大学招聘了两名茶学本科以上学历的毕业生,充实技术人才队伍;9月选派14名茶叶开发大户及其子女到湖南农业大学参加一年制茶学专业培训学习,继续为我县茶叶产业发展培养本土技术人才。(四)宣传推广。成功举办了中国武陵山(沅陵)首届生态茶文化旅游节,通过世界上最大陆羽头像茶叶画揭晓并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以及红网论坛专访五位湖南顶级茶叶知名专家来宣传推广碣滩茶;成功承办湖南省茶叶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暨首届武陵山片区茶产业高峰论坛,武陵山片区内26个茶叶主产县相关负责人和专家学者300余人参加;组织县内企业参加北京茶博会,中国茶叶经济年会,中国中部(湖南)国际农博会高桥茶博会。

二、2013年目标及工作重点

(一)年度目标。

2013年全县新建茶叶基地1万亩,强力启动辰州碣滩茶业产业园及官庄、五强溪镇茶叶综合加工区建设,全面实施“碣滩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标识,统一碣滩品牌,新建销售网点50家。

(二)工作重点。

1、抓基地建设。

始终贯彻“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物化投入”的原则,坚持科学布局,生态立茶,科技兴茶战略,落实做好两篇文章。一是稳步推进2013年1万亩基地建设,要重点在库区两岸、高速公路与国道两旁,结合旅游高质量、高标准分别建2000亩以上生态观光茶园;二是抓老茶园的更新改造,在传统产茶区、已经布局加工厂的周边区域进行老茶园的集中连片重点改造。在集中优势区域,允许散户组建专业种植合作社进行连片规模基地开发。

2、抓加工提效。

做好原有老茶厂技改升级和新建茶厂标准化建设,力争老茶厂技改今年全部完成;同时借助省农业大学和省茶叶研究所平台,充分挖掘春、夏、秋茶采摘潜力,加大沅陵茶叶加工系列开发力度,如高级红茶黑茶白茶,以调整、完善沅陵茶叶产品的结构。

3、抓标准提质。

一是建立和完善碣滩茶(绿、红、黑)名优茶及大众茶的加工技术和产品质量标准体系,积极申报省级标准;二是突出加工技术和产品质量标准化的推广普及工作,以打造统一的碣滩系列茶产品质特征。

4、抓产业园建设。

强力启动县城辰州碣滩茶业产业园及建好官庄干发、五强溪湖南紫艺茶叶综合加工区:力争辰州碣滩茶业产业园今年完成土建工程并进行生产厂房建设,官庄、五强溪茶叶综合加工区投产;同时着手规划在县城建设武陵山片区茶叶批发交易大市场,在重点产茶乡镇官庄镇、马底驿乡、北溶乡、五强溪探索建设鲜叶交易市场。

5、抓市场营销。

加大市场营销推广力度,继续举办中国·武陵山(沅陵)第二届生态茶文化旅游节;加大对新建营销网络的支持力度,加大在长沙和张家界、凤凰等热门旅游目的地的广告宣传与营销渠道的构建,同时鼓励、支持茶叶企业、专业大户、经销商到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和湖南所有地级市开设碣滩茶专卖店,2013年要新建50家销售网点。

6、抓品牌建设。

进一步加大“碣滩茶”品牌整合与宣传推介力度,加快向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申报“碣滩茶”地理证明商标,力争年底前申报成功,并统一竭滩品牌。规范“碣滩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使用办法,明确规定必须符合“碣滩茶”加工技术标准并报经审核才能使用。

7、抓招商壮业。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纳福建、浙江、广东等外省及省内优势并有意向的茶企、茶商进入沅陵建基地、办工厂、开发产品、合作联营、搭建产销联盟等,引资、引智、引思路,提升我县茶叶企业的经营理念和经营模式;同时积极促成武陵山片区茶叶批发交易大市场的建设及商户入驻。

8、抓人才培训。

向省农大招聘两名茶学专业本科优秀毕业生到我县充实技术队伍;邀请专家到县内举办茶叶加工、培管实用技术培训班;完成省农大一年制茶学培训班培训任务,争取沅陵职中与湖南农大合作开设茶专业全日制班。

新闻评论
您的大名: (点击这里注册)

友情提醒:评论请限制在100字以内,有长篇大论欢迎到论坛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