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双江打造万亩亥公高优生态茶叶产业园
近期,中共云南省临沧市委、市政府提出全面实施“652小康工程”(即:到2020年,全市人均生产总值、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6万元、5万元、2万元)和凤庆县前锋村、云县晓街村、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忙安村“三点”农村发展示范区建设,临翔至双江国道214“一线”五个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改善农村民生的总要求。双江亥公高优生态茶叶产业园是“一线”5个现代农业产业园之一。
该产业园涉及勐库镇那赛、亥公、那蕉、坝糯4个行政村及勐库华侨管理区(项目区为可视范围内)。产业园建设坚持淘汰落后的原则,项目区内全部退出甘蔗、玉米等低产低质低效作物;重点打造现代高优茶园、对低产茶园进行全面改造提升,建设管网配套、滴管配套、核心区喷灌配套的高优生态茶叶产业基地10000亩(核心示范园区1900亩),其中新植3500亩、改造6500亩,使茶叶成为项目区农民收入的支柱产业;实现到2015年项目区年亩均土地产出5000元以上、农田有效灌溉率50%以上、农民人均高稳产农田地达2亩、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5万元以上、茶农的人均茶叶收入8000元以上(占项目区农民人均纯收入的人的53%)的目标。
双江亥公高优生态茶叶产业园项目建设内容由田间工程措施、农艺措施和科技培训三个内容组成。其中田间工程包括新建沟渠80公里、机耕路41公里、采茶便道(观光通道)60公里,实施小茶地改大茶地1000亩、坡改梯2500亩,新建25立方米水窖33个、管网配套工程1件、200立方米蓄水池1个,配套喷、滴灌设施辐射面积1900亩;农艺措施包括新植3500亩、改造6500亩,在改造的茶园中补造2900亩、在10000亩的高优生态茶叶产业基地中改良土壤6400亩;计划举办50期10000人次的科技培训。该基地计划在主干道、机耕路、主渠道、陡坡和沟谷边水土易被冲刷流失的地方种植绿化树(以间隔1.5-2m植一株、需杉木21.6万株,茶园覆阴树每亩30株——杉木20株、肉桂10株,需植杉木20万株、肉桂10万株;按照遇涝能排、遇旱能灌的原则建25立方米水窖33个、沟渠80公里,实施管网配套工程1件,建200立方米水池1个、管网配套8公里、辐射喷滴灌面积1900亩。
《临沧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临沧市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发展现代农业改善农村民生工程实施方案》(临政办发〔2012〕186号)文件要求,双江亥公高优生态茶叶产业园的农运道路、水利配套设施、中低产田地改造、特色产业基地等工作于2013年6月30日前全面开工建设,于2014年6月30日全面建成并产生效益(其中亥公核心示范园区1900亩于2013年2月前全面开工、于8月30日前初见成效、于2013年底全面建成)。
据临沧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双江亥公高优生态茶叶产业园建设办公室副主任杨自新介绍:双江亥公高优生态茶叶产业园于1月25日由中共临沧市委副书记、临沧市人民政府市长锁飞亲自审定规划和实施方案,于1月26日由临沧市人民政府秘书长徐亚谦在勐库镇组织召开项目区村、组群众培训会正式启动建设 ;截止3月8日,双江亥公高优生态茶叶产业园核心区(1900亩)的6公里机耕路毛路已经全部开通,整个核心区范围内大约18公里的采茶便道的毛路已经开通了2.5公里,那赛村的机耕路已挖通2.5公里;整个产业园分两年半的时间来完成:今年8月份以前完成核心区的农运路网 、水利设施、绿化道和遮阴树、专业合作社等工作,2013年全面建成核心区,到2014年6月份全面完工整个项目区基础设施,到2015年6月底整个产业园建设基本完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