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首部商品包装物地方性法规实施

作者: 来自:青年时报 时间:2013-02-27
分享到:

中国茶叶网china-tea.org编者注:包装过度在大部分产品都存在,茶叶也不例外。在不浪费包装的情况下,设计出简单大方的包装,就能更多地吸引消费者。

杭州市民张女士反映,最近收到了朋友送来的一盒香榧,看看挺大,打开后其实里面只铺了一层香榧。结果她把那层香榧拿出,就只剩一个空盒子了。原来,这一层香榧底下垫着一层塑料。“这盒子有10公分,光垫在下面的塑料就有七八公分,太浪费了!”

过度包装,用专家的话说就是:包装耗材过多、分量过重、体积过大、成本过高等。有的商品故意增加包装层数,在内外包装间增加中包装,外观漂亮,名不副实;有的商品包装体积过大,实际产品很小;还有的商品采用过厚的衬垫材料,保护功能过剩;或者采用实木、金属制品,增加包装成本;甚至有附加几倍几十倍于商品价值,提升了商品价格。

面对愈演愈烈的过度包装现象,2009年3月,国家质检总局和国家标准委发布了《限制商品过度包装要求——食品和化妆品》国家标准,并于2010年4月1日起实行。近日,为进一步通过法律限制过度包装,我国首部商品包装物减量地方性法规——《上海市商品包装物减量若干规定》也于今年2月1日起施行。有关部门对拒不停止销售违法过度包装的商家最高可罚5万元,这意味着今后限制商品过度包装将有法可依,有据可查。而杭州市质监局也将在今年中秋节前,对杭州市场上的月饼过度包装问题进行检查。

大包装小内容的商品不少

昨天,记者走访了部分超市、茶叶销售点和中医药馆,发现大包装小内容的商品不少见,有些商品的包装还非常精美。

记者在庆春路上一家超市看到,某品牌的蛹虫草灵芝套装,其两个不大的塑料瓶装在一个约25cm×40cm大小,设计精美的纸盒子里,盒子外还配有一个纸袋;另一品牌的野山参则用一个实木盒子装着,而山参的大小仅占整个盒子的四分之一。

茅台酒的包装更显华贵,在玻璃瓶内还雕有一条玻璃龙,配上实木盒子和两个酒杯一起销售,售价为369元一套;甚至有红酒的外盒是用实木加皮革制成,看起来非常华丽。

在超市柜台上,一个约25m×45cm的皮盒子吸引了记者的眼球。工作人员介绍,这是单卖的装红酒的空盒子,但装的酒至少需要两三百元的价位。这个盒能装下两瓶红酒,盒子内部还配有铁质开酒器、瓶塞等,都用皮制品包装,仅购买一个盒子就需要100多元。

仅外包装盒就卖上百元

随后,记者以送礼的名字来到了平海路上的一家茶叶店内选购茶叶,当记者询问茶叶外包装价格时,卖家介绍说:“如果只是普通的铁盒子可以免费,若是要购买比较好看的礼盒就需要另外付钱了。”

记者看到,店内的包装盒从25元至几百不等,最高的有280元一份。卖家推荐了一个100元的盒子,实木外壳,盖子左侧镂空雕花,里面是两个瓷质杯子。“这样两个杯子一般都装半斤茶叶,盒子外面还配有一个皮袋子,皮是仿的。这一整套送出去,贵气有面子。”

而在平海路上的一家中医药馆内,这样的现象也并不少见。净重为8克的鹿茸切片被摆成“福”或“寿”的造型,包装在一个约10cm×15cm大小的木头盒子里,而盒子外面又有一个大一些的木盒子,冬虫夏草也是如此。

当记者询问能不能购买散装虫草,再进行包装时,工作人员回答:“可以,但包装就比较简陋了,那些比较好看的包装是不零卖的。”

工作人员拿出一个塑料盒,里面垫着一张金黄的绸布和薄薄的塑料垫,示意就是散装的包装。“送人的话,还是买包装好的比较好,比较拿得出手。”记者质疑在商品的价格中,有几成是包装的价格时,工作人员含糊回答散装和这个差不多。

地方法规对限制包装有明确要求

记者了解到,为限制商品的过度包装,2009年3月,国家质检总局和国家标准委就发布了《限制商品过度包装要求——食品和化妆品》国家标准,并于2010年4月1日起实行。该标准强制规定了食品和化妆品销售包装层数不得多于3层,包装空隙率不得大于60%,初始包装之外的所有包装成本总和,不得超过商品售价的20%。同时,针对饮料、酒、糕点、粮食、保健食品、化妆品等过度包装现象较为严重的商品,对指标要求进行了相应调整。

今年2月1日,中国首个地方性反过度包装法在上海实行。法规中要求商品包装应当合理,在满足正常功能需求的前提下,其材质、结构、成本应当与内装商品的特性、规格和成本相适应,减少包装废弃物的产生。同时鼓励企业在保障商品安全、卫生的条件下,做好商品包装物减量工作。销售者在商品外包装上,明示包装物回收利用及包装成本等信息。生产者违反强制性规定进行商品包装的,质监部门应当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改正。对于过度包装的违规行为,监管部门将责令商家停止销售,限期改正,拒不停止销售的,最高可罚5万元人民币。

对此,杭州市质监局表示,之前,由于没有食品、保健品等过度包装的衡量标准和测量设备,过度包装在监管上还存在缺憾。而今年,杭州市质监局已开始申请相关设备,将在今年中秋节前,对杭州市场上的月饼过度包装问题进行检查。

●分析

过度包装是对产品不自信

一位销售参茸产品的商家告诉记者,有些顾客来购买参茸保健品,大都是为了送礼,要求有高档的外包装。而茶叶销售点的商家郑先生称,茶叶本身分量就不重,但要拿去送人,外包装是关键,“精美的外包装,需要耗费资源和成本,这样一来,产品的价格也就上去了。”

记者了解到,过度包装之所以盛行,一是因为花样翻新的豪华包装,让商品身价扶摇而上,不少商家因此趋之若鹜;二是由于过度包装的豪华外观,迎合一些人爱虚荣的消费心态。商家的逐利冲动、顾客的面子消费,造成了过度包装的巨大浪费。

浙江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副院长范柏乃教授称,对于过度包装的关注,尽管国家政策上有一系列措施,短时期内有一定遏制,但从未从根本上得到治理。

他分析,过度包装的产品,一般都是对产品质量不自信,为了改变其形象而对外包装进行修饰。另外,比如月饼类食品,没有包装就卖不出上千元的价格,通过用优质材料,价格可以上升几倍甚至几十倍。

消费者多无维权意识

过度包装是否损害到消费者的权益呢?杭州市消费者协会相关负责人认为,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来看,过度包装可能侵犯了消费者的两项权益:一是知情权,二是公平交易权。

“我去买商品,不是买商品包装,商家得明确告诉我,这么大一个盒子里到底有多少是商品,他应该要履行告知义务。”另外,他还认为,过度包装也是以环境为代价的一种行为,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且浪费资源。

该负责人分析说,这种现象的出现跟消费者是有所关联的。“有需求,市场才会出现这样的情形。出现过度包装的商品大多价值比较高,如果大量出售,消费者可能承担不起,而送礼的话,太小又会显得没面子。商家就是抓住了消费者这种既要便宜又要体面的心理,才进行过度包装。”

“目前为止,我们还没有接到过投诉电话,主要是因为消费者也没有这个意识,最多暗骂一句‘坑爹’。而且过度包装的投诉处理起来也是有难度的,杭州目前没有相关的设备来检测是否构成过度包装,也没有相关法规来处罚商家。”该负责人表示。

●呼吁

相关法规应有更详尽执行细则

浙江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副院长、九三中央委员范柏乃教授认为,从国家层面上来看,之前尽管也已有类似关于产品过度包装的规定,但权威性、强制性不足,因此实际操作中政策的执行力度明显不够,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产品过度包装问题。

从生态环境视角来看,消费者抛弃大量包装废弃物,加重对环境的污染。包装废弃物的年排放量在重量上已占城市固体废弃物的1/3,而在体积上更达到1/2之多,且排放量每年以10%的惊人速度递增。产品的过度包装耗费了大量经济资源,但到了消费者手中全部变成了生活垃圾和废弃物,过度包装造成了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恶化了业已十分脆弱的生态环境。特别是雾霾天气,过度包装物处理后,一些不可再生资源会对环境造成破坏,排放出的二氧化碳、重金属会严重污染土壤,对人体和外环境造成伤害。

范柏乃教授呼吁,相关法规应有更详尽执行细则,如一般过度包装、过度包装、严重过度包装、极度过度包装、超级过度包装等。还要明确执法主体、执法程序,以及具体的法律惩戒办法。同时,法律要为公众参与产品过度包装监管创造足够空间。通过创设举报机制和奖励机制,让社会公众参与产品过度包装的监督管理。

建立政府监管和公众参与监管双管齐下的长效化治理机制,才能从根本上长期以来形成的产品过度包装行为,才能从根本上真正破解产品过度包装的难题。

新闻评论
您的大名: (点击这里注册)

友情提醒:评论请限制在100字以内,有长篇大论欢迎到论坛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