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上高县制定进一步加快茶叶产业发展的意见
为了进一步落实《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室厅关于进一步推进茶叶产业发展的意见》(赣府厅发[2012]51号)和《宜春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快茶叶产业发展的意见》(宜府办发[2012]65号)精神,按照上高县委、县政府提出的打造“江西昆山”,建设“生态上高”的总体目标和“生态农业、高效农业”的发展定位,促进我县茶时产业发展和农业增效,结合我县当前茶叶产业生产实际,特制定以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农民增收、企业增效为目标,以科技进步为动力,着力打造以新界埠镇山峰茶场5000亩茶园为核心区的优质、生态、高效茶园,着力培育省级名牌加工、销售龙头企业,全面推进我县茶产业持续快速发展,为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农村生态环境改善、农民收入增加打造产业基础。
二、主要目标
从2012年起,除巩固提高现有四个茶场的茶园面积、产量、产品质量外,逐步扩大优质良种茶园,每年新建规模化、标准化良种茶园500亩,改造老茶园500亩,到2015年,全县茶园面积7000亩,茶叶总产量1100吨。认证绿色茶园面积3000亩。加大对蒙山大窝里行政村海拔900多米处的九龙自然村原生态古茶叶树的保护,开发利用力度,力争申报有机茶,打造上高茶品牌,培育发挥山峰茶场龙头企业作用,引导茗茶生产向“茶场标准化、加工规范化、产业有机化”的方向发展,逐步形成以茗茶加工厂为核心的茶叶生产经营格局。
三、主要措施
1、加快基地建设。
全县现有茶园面积5180亩,茶叶总产250吨,基地建设以新界埠、翰堂、南港等传统优势茶区为核心,带动其他乡镇发展,加快发展无性系良种茶园,新建2-3个规模化、标准化和专业化程度较高的无性系良种茶叶基地,到2015年全县新开发标准化茶园面积2000亩以上。加大低产茶园改造力度,推动茶园规模化经营,加快生态茶园建设步伐,将我县所有茶园建设成为生态高效茶园。
2、培育龙头企业。
2012年我县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一家,按照500亩左右培植一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的要求,力争“十二五”期间市级以上龙头茶企业达到5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1家。财政、农业部门要积极向上争取茶业龙头企业扶持资金;林业部门要为茶叶企业使用宜林荒山荒坡种植茶树提供优质服务;国土资源部门要优先安排茶叶企业新建厂房用地;供电部门要切实保障茶叶企业制茶期间所需用电供应。
3、推进品牌整合。
打破传统制作方式,推进区域品牌建设,适时开展品牌整合,积极配合“江西绿茶“品牌战略,打造上高传统特色茶文化品牌,发挥上高已有的原生态古茶树资源优势,做大做强“山峰绿茶”、“大窝里原生态古茶”等区域品牌。
4、创新运作模式。
采用“公司+专业合作组织+农户+基地或土地流转、规模经营、标准生产”、“整村推进、连片开发”的模式建立高标准茶园,坚定走规模化、产业化发展的路子,逐步形成一批茶叶生产专业村、专业户。鼓励支持发展茶业专业合作社,实现小农户与大市场的对接。
5、强化质量监管。
加强茶叶质量安全的监管,建立农业、经贸、工商、质监、卫生等部门共同监管机制,在重点产茶乡镇依托当地质管站设立实时监控点,指定专人负责,采取“控制源头、监控生产、抽样检测”销售的措施全程跟踪,全面推进茶叶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要建立生产有记录、信息可查询、流向可跟踪、责任可追究、产品可召回、质量有保障的产品可追溯体系。
6、完善市场体系。
鼓励专业大户、龙头企业、农民经纪人举办茶叶销售窗口、专卖店。支持茶企业在县中心城区建立茶叶交易市场。便于提高当地茶企业产品知名度,拓宽销售渠道。
7、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积极引进省内外优秀茶叶企业携带资金、技术和优质品种来我县生产、加工、研发,加大资金投入。
四、强化保障
1、加强组织领导。
县政府成立上高县茶叶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由分管副县长担任组长,发改委、财政、农业、科技、商务、工商、国土、农业开发办、水利和农商行等部门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县农业局,主任由农业局长兼任。各有关部门各司其责为茶业发展提供资金、技术、项目用地、市场监管等相关服务和支持。各相关乡、镇要制定具体的实施意见和措施,将茶叶生产作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产业来抓,促进全县茶产业持续快速发展。
2、加大扶持力度。
为促进我县茶叶产业可持续发展,不仅县里要建立和完善相关的扶持政策,各有关乡、镇同样也要建立和完善相应的激励措施,着力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一是在产业政策方面,县政府坚持把茶叶作为一大产业加以扶持、发展、鼓励,着力提升产业化经营能力,争创发展新优势。二是在发展环境方面,要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优质服务。三是要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县财政每年安排一定的茶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重点用于新、老茶园改造、品牌建设、设施建设和新品种新技术引进、示范与推广。从2013年起,凡新建和改造50亩以上茶园,经市、县两级核实验收的,市财政每亩补助200元,县配套200元。四是积极争取配套政策。积极争取把新建或改造提升的标准茶园认定为耕地,作为城市建设用占补平衡指标。五是在宣传造势方面,要加强加大茶业发展和茶业经济效益、生态功能、文化功能和茶业政策与发展环境的宣传力度,在全县营造积极发展茶业生产的良好氛围。
3、强化技术培训与推广,进一步完善县、乡及茶企业三级技术推广网络,健全茶叶技术指导体系。
一是加大对茶农的技术培训力度,整合阳光工程、质量安全培训等各种培训资源,从2013年起,将茶叶生产、加工技能培训作为重点来抓,造就一批种茶制茶能手;二是加大对茶企业技术人员培训力度,采取“请进来和走出去”的方式,一方面邀请省内外茶叶专家来我县进行指导和培训,另一方面组织基地技术人员到省内外先进地区学习,运用先进的理念和技术指导我县茶叶生产、加工、营销,提高基地技术人员的素质和技能,更加有效地推动我县茶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