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贵州茶业:“石阡速度”背后的“全国第一”梦

作者:苏江元 赵凯 赵娜 李珺 曾君 来自:中国日报 时间:2012-07-16
分享到:

中国茶叶网china-tea.org编者注:贵州石阡茶叶的发展速度提高,利用各种方式积极获得有效信息,相应提高品牌建设速度,以此促进贵州茶业的发展。

“贵州茶农竟然用上了苹果手机。”这是7月15日,在贵州国际茶博会系列活动“对话黔茶”活动现场,一个浙江投资商发出的感叹。

茶农用上苹果手机的背后,是贵州茶业种植面积达466万亩,即将成为全国第一。而“贵州绿茶、秀甲天下”不再只是一个推广符号,正吸引越来越多的目光和资本聚焦黔茶。

在本届茶博会上,农业部官员周普国点评贵州茶产业时说:“贵州创造了茶产业发展的贵州速度 ,实现了贵州茶产业的跨越式发展,是山区农业结构调整和发展现代农业的生动实践和成功典型。”

对此,“对话黔茶”嘉宾、贵州省农委副主任胡继承说,凭借贵州绿茶品质优势、政府和全体茶人的坚持和韧劲,贵州绿茶有信心做到全国第一。

“石阡速度”

作为2012贵州国际茶博会系列活动之一,“对话黔茶”因为一个手机成了亮点。

在对话现场,来自石阡的嘉宾田洪玉,手上的“4s”苹果手机被眼尖的主持人发现。

作为一个茶农,能够使用5000元一部的品牌手机,惊奇的不只是主持人,来自浙江的投资商王彬在现场也忍不住惊叹:“贵州茶农竟然使用上了苹果手机。”

这坚定了王斌涉深入贵州考察茶资源的决心,他说,作为一个从做矿产生意转行做茶的商人,贵州茶农的表现让他对投资黔茶信心更足。

这个用上苹果手机的茶农,是石阡县20万茶农的普通代表,田洪玉说,5年前,她们一家5口的收入才6000元左右。

命运的转机被一片小小茶叶改变。

2007年,在石阡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量种植茶业之机,田洪玉一家把种植玉米的7亩地改为种植茶叶,随着2011年茶叶全面上市,她家的的收入达到了近6万元。

“现在我们准备把剩下的几亩地也改种茶,达到人均2亩。”尝到了种茶甜头的田洪玉说。

在石阡,这样通过茶业致富的农民已经超过20万人。石阡县委副书记黄忠说:“2007年,石阡茶园种植面积不足1万亩,而现在已经增加到了32万亩,茶产值达3.3亿元,解决了10万农民就业。”

石阡的崛起引起了业界的注意,特别是贵州在农业现代化中重点布局茶产业的背景下,这个新兴的增长极被称为“石阡速度”。

实际上,在石阡副书记黄忠看来,“石阡速度”不仅仅是茶叶面积的迅速增加,更多的是和茶叶面积扩容相匹配的品牌建设。

这是一个颇具厚度的综合实力体现。

2007年,“石阡苔茶”在北京荣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称号,石阡苔茶作为地方品牌第一次在全国范围内浮出水面。

捷报频传,在2009年,石阡苔茶申报中国苔茶之乡成功,作为一个特殊的区域品种成功跻身茶业之林。

好戏还没有结束,2010年9月,贵州省委、省政府组织举行2010年“贵州五大名茶”评选活动,并选出前三名授予“2010年贵州三大名茶”称号,此次评选主要从茶叶的产品质量、规模、知名度及市场占有率、组织化与管理、茶叶标准化和茶文化内涵等方面进行评定,省内数10家公共品牌参与角逐,石阡苔茶以总分第2名跻身“贵州三大名茶”。

对于一个建设不过5年的地方品牌,能够代表贵州黔茶的最高水平获奖,品牌的塑造对于今后市场拓展意义非凡。


黄忠说,石阡苔茶目前正在申报中国驰名商标称号,从评选情况看,最迟明年3月能获得通过。

在茶产业的发展上,“石阡速度”正是“贵州速度”的一个缩影。

省农委副主任胡继承说,贵州茶园种植面积已经达到466万亩,按照一个茶农管理1至2亩茶的比例推算,贵州茶产业已经推动300多万农民致富,种植面积增加到规划的700万亩时,受惠茶农将增加到500多万人。

在胡继承看来,茶业对农民和农村的改变,不仅仅是收入的增加上,种茶的村庄,其村容村貌和文明程度,明显优于其他村庄。

“秀甲天下”

贵州茶业的快速发展,除了锲而不舍的扩大种植规模外,还在于在软实力的提升,特别是坚持带有贵州烙印文化塑造。

用胡继承的话说,就是要让黔茶形成真正的“贵州制造”。

最能体现“贵州制造”味道的,是坚守了多年的推广主题:“贵州绿茶,秀甲天下。”

这源于一个闲聊话题,胡继承和朋友有一次在甲秀楼喝茶过程中,在聊到贵州茶的定位时,被“甲秀楼”中的“甲秀”触发灵感,于是,就有了“贵州绿茶、秀甲天下”这个每次推广都必不可少的主题。

正如石阡苔茶,是一个逐渐从无到有的过程,在胡继承看来,“贵州绿茶、秀甲天下”包括贵州茶产业当前取得的成果,都是一个“无中生有”的作品,是整个贵州经济提速带来的贵州建设绿茶大省战略的实施和突破。

一如贵州其他丰富的资源,贵州绿茶凭借特有的生态优势和地理资源,在品质上把其他地域的绿茶甩在身后。

品质的优异并没能转化成品牌优势和经济优势,黔茶一度沦为外省绿茶品牌的原料基地。

那是一段让黔茶和黔人不堪回首的经历和往事。

近年来,依托贵州生态优势和气候资源,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设绿茶大省战略,并规划了500万亩的种植面积。

其一是力主打造带有地域文化记忆的贵州绿茶符号,其二是在品牌打造过程中形成规模化保障。

一个最为直接的体现是,民营资本开始大量进入贵州绿茶产业,全省规模以上茶企已经超过800家,而在5年前,贵州茶业只是一些小作坊。

“贵州绿茶、秀甲天下”也是从最初的贵州“自说自话”,到如今被茶界广泛接受。在茶博会期间,胡继承发现,不管是参展的茶企还是组团参展的全国各地政府官员,都认可了“贵州绿茶、秀甲天下”的贵州力量。

在“贵州绿茶、秀甲天下”的背后,农业部官员周普国充分肯定贵州茶产业取得的成绩,他说,贵州是茶树的原产地之一,茶历史茶文化悠久厚重,建设茶叶强省的后发优势明显,近年来,贵州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茶产业,全省上下坚定不移地推进茶产业发展,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创造了茶产业发展的“贵州速度”,实现了贵州茶产业的跨越式发展。依托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和生态优势,贵州省从全产业链统筹推进茶产业发展,加速推进了基地的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和集约化,促进了茶产业融合互动发展,走出了一条后发赶超、跨越发展的成功路子,这是山区农业结构调整和发展现代农业的生动实践和成功典型,为全国其他茶区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参考。

“贵州绿茶”能够“秀甲天下”,在于贵州政府和茶人锲而不舍的坚守。

胡继承说,不管是贵州绿茶的前三甲湄潭、凤岗还是石阡,还是贵州五大名茶,以及其他政府和茶商,每次在省内外举行的推广活动,都自始至终参与、坚守。

以石阡为例。

黄忠说,“石阡速度”的背后,是石阡县委、县政府和广大茶人持续努力和投入的结果。

外塑形象的同时加强内功修炼。除了参加省委省政府主办、组织的活动,石阡还花了几千万元钱在高速公路推广公共品牌“石阡苔茶”形象。

在内功修炼上,石阡苔茶虽然在发展过程中遭遇 “两冰三旱”的极端天气,但从政府决策层到企业,再到茶农,都是和极端的天气拼耐力,“栽了死,死了栽”,石阡茶人的决心不变。

持续的坚守,让石阡茶农有了可喜的回报,目前苔茶产品公斤均价达272元,茶农户人均收入超过4000元,茶叶产值达3.3亿元。

真正第一

从2007年茶园种植面积100万亩,到今天种植面积增加到466万亩,综合面积第二,绿茶面积第一。到明年,贵州茶园种植面积将会成为真正的全国第一。

贵州创造了全国茶产业发展的“贵州速度”。

“王老吉一罐凉茶销售收入都能达到300多亿元,贵州茶产业凭什么不能做到千亿?”胡继承在回到主持人说是否有信心把贵州茶产值做到1000亿元时,他反问到。

“要成就大事,必须胸怀梦想。”胡继承说,贵州茶园种植面积达到第一只是完成了规模积累,要有真正成为全国第一的信心和决心。

胡继承举例说,2007年,当省委省政府提出打造500万亩茶园发展目标时,没有1%的人会相信但完成任务,结果证明,贵州不但能完成任务,还会做到全国第一。

那么,在韧劲的背后,贵州信心来自于什么地方呢?

第一是品质。“贵州处在产茶最好的经纬度上,高海拨、低纬度、寡日照。”胡继承说,这让贵州绿茶成为品质最好的茶之一,这种原产地优势,是其他地方不可比拟的。

同为“对话黔茶”嘉宾的长寿老人杜江佐证了胡继承的说法,在谈到长寿秘笈时,已经93岁高龄还精神抖擞的杜江说:“天天都喝茶,白天干活要喝茶,晚上睡觉也要喝茶,要喝茶才睡得香。”

石阡作为长寿之乡,百岁老人有40多个,上80岁的老人有6000多个。

黄忠说,这和石阡苔茶,以及石阡优良的生态有关。“在深层次上,石阡长寿老人和石阡苔茶、石阡矿泉水、石阡温泉一起,都同处一个生态圈,同属一片土壤和气候,一方水土孕育出四个中国之乡,这在贵州没有,在全国也没有。”

石阡和广大贵州地区一样,气候温润,境内与周边皆无大规模工业污染源,保留了少有的亚热带原生生态系统。

第二是规模。贵州茶业面积将达700万亩的时候,正是东茶西移的时刻,贵州茶叶面积将达名副其实的第一,占中国四分之一。“贵州茶进的同时,其他地方却在退。”让胡继承真正有信心的,不仅只是规模的壮大,贵州涌现了大量优秀的茶企,其他的资本也在渊源不断的投入贵州茶产业。

一个利好的消息是,贵州银行将组建茶产业金融服务中心,整合100亿元资金扶持和推动整个贵州茶产业的发展。在茶博会黔茶浙商合作论坛上,代表贵州银行发言的一个嘉宾说,贵州银行将采用创新的金融模式,通过银行的信贷杆杆作用,整合政府资金、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等渠道的资金100亿元,用于推动整个贵州茶产业的发展,计划扶持10家左右的龙头企业,建立贵州茶产业发展基金,以及推动成立贵州茶业科技园等。

第三是终端渠道打造。在胡继承看来,这是在贵州拥有茶业拥有品质优势和规模优势后,最需要突破的。

近年来,贵州茶业通过和吴裕泰、上茶等合作,已经逐渐借船出海向外销售。但要想完成黔茶梦想,必须要搭建自己的销售渠道。

胡继承说,不管是国品黔茶搭建国酒茅台销售渠道形成突破,还是黔茶库发动百家创业连锁加盟,贵州茶都正在通过自己的方式形成突破。

让人期待的,是盘江集团整合各种资源,立志要做好中国最好的茶业销售渠道商。

在实体店加紧发力的同时,胡继承透露,在贵州省委副书记陈敏尔的推动下,贵州正在向网络突破,准备在淘宝建立贵州馆。贵州馆中,茶叶将是营销主体之一。

作为地方品牌代表,石阡苔茶也正在寻求各种渠道增加销售。

黄忠说,石阡苔茶一是延长产业链,和本地品牌北极熊水合作,生产苔茶饮料;二是通过河北一家合作公司300多个终端渠道推广苔茶;三是在淘宝和天天乐等渠道上开专卖店等,增加渠道。

当然,石阡苔茶更鼓励开专卖店,在直辖市开专卖店完成收入300万元的,奖励30万元,在其他省级城市开专卖店的,奖励15万元。

正是有这些综合措施,来自石阡的对话嘉宾、石阡蓝天茶叶有限公司总经理熊静有了底气,,在产品供不应求的基础上,准备增加茶园1万亩,实现产值增加1.2亿元。

第四是茶旅互动。胡继承说,中国很多名山旅游都和茶有关,如峨眉山、武夷山、黄山等,茶和旅游都能互相促进,贵州生态资源和文化资源都及其丰富,一旦和茶联姻,将发生化学反应,贵州茶产业计划把一些结合茶的景点做成旅游目的地。

“坚定信心,勇者一定能最终取胜。”胡继承说。

新闻评论
您的大名: (点击这里注册)

友情提醒:评论请限制在100字以内,有长篇大论欢迎到论坛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