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宣城:科技种茶香溢远
阳春三月,应是春茶飘香的时节,但由于立春以来阴雨不断,大部分茶园的茶树才刚刚苏醒,尚未吐绿。而在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杨柳镇杨柳社区西亭组的杨柳茶叶专业合作社基地,却是茶香扑鼻,茶芽嫩绿青翠欲滴,采茶的人们挎着包、挂着袋、提着篮,欢声笑语……3月29日,是今年春茶开摘的第一天,50多个村民前来采茶,上午10时,记者来到茶园,这里忙成了一片。
走近一看,这里的茶树跟别处大不一样,打听才知道,这里是“良种茶示范园”,是一种“无性繁殖茶”,直接插上茶树枝就可以成活。 “这种有机茶,生长期短,采摘期早,一般比普通茶要早半个月,而且茶叶品质优越,深受市场青睐。 ”杨柳茶叶专业合作社社员朱继告诉记者,他100多亩茶园都是“无性繁殖茶”,有乌牛茶、龙井43、安吉白茶三大品种,“村民正在摘的是‘乌牛茶’,是早茶中的早茶,过了清明就到采摘旺期,所有茶都可以摘了。 ”
有道是“春茶一早值千金”,今年受雨水节气影响,春茶采摘期普遍比往年推迟了半个多月,朱继的春茶便格外抢手。第一天开园采摘,前来的茶商已络绎不绝,价格也高于往年。朱继笑着说:“天公作美的话,照今天的势头,采摘6000多斤高品质春茶不在话下。 ”
据悉,“无性繁殖茶”每年只采头一茬,头一茬的茶品质最优,卖价也最好,采摘期一般在15天到20天,村民们采完茶,自家茶叶刚好开始采摘,既不耽误自家活,也不用外出采茶。年过六旬的陈婆婆住在茶园附近,每年都会来这里采茶,别看老人家年纪大点,可摘起茶来眼疾手快,干净无杂叶,一点也不逊于年轻人。 “我一天最多能摘三斤,一斤25元,一天下来也能挣个七八十块钱,中午还供应一餐饭呢。 ”老人笑呵呵地说。
杨柳镇副镇长吴春翠告诉记者,杨柳是茶叶大镇,茶叶产业已成为名副其实的支柱产业。全镇有茶园1.5万亩,可采面积1万亩,每年仅干茶出口就达500吨以上,其中云雾山茶厂研制的绿茶更是越洋过海,出口到中亚、非洲等地。 2004年,该镇为了提升茶叶品质,发展有机茶,在杨柳社区西亭组尝试从浙江茶科组和安徽茶科组引进无性繁殖早茶品种进行培育试种并取得成功。 2008年,建设良种茶示范园,三年多来,已培育乌牛茶、龙井43、安吉白茶等一批早茶优良品种。目前,示范园已有130亩茶园,可采茶园达100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