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凤冈县永安镇:"对路的路"就是正确的路
--解剖"茶海之心"的产业结构调整
崇山深处的贵州凤冈县永安镇有一片"海",这就是远近闻名的"西部茶海"。田坝村便散落在这片"茶海"之中,因为有万亩茶园风光,被人们称作"茶海之心"。
记者走进田坝,放眼望去,山上有林,林中有茶,茶中有村,一丛丛修剪齐整的茶林,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形成一道道翠绿的"线条",沿着高低不平的丘陵起起伏伏,一眼望不到边。眼下正是春茶采摘的大忙季,连续多日的晴好天气使得春茶长势更为喜人,茶园中,村民们或背着背篓,或提着竹篮,到处是忙碌穿梭采茶的身影。
连日来,记者差不多走遍了田坝村的茶园,到茶农家串门聊天,探寻田坝村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奥秘。村民们用一句最朴实的话归纳说:"其实也没啥,就是我们走的路对了路。"
"我给你算算种粮种茶的对比账"
记者在茶园里与采茶人聊天,学着和村民们一起采茶,笨拙的动作引起善意的笑声。谈起种茶带来的好处,田坝人说,30年前"穷得掉渣",30年后"富得流油",靠得是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发了茶叶财"。
60岁的袁富荣背着大背篓,顶着暖洋洋的日头,双手并用,在密密麻麻的茶树丛中熟练地挑选着新芽。她和丈夫经营着6亩茶园,保守估计,今年可以净赚2、3万元。春茶采摘旺季,夫妻俩忙不过来,请了10多个采茶工。
袁安雪就是被请来的采茶工。她前些年在广东打工,今年没有出去,就在这里采茶,挣的钱并不少,还可以在家照顾孩子和老人,"干了三天了,一天可以挣150多块钱,比在外打工轻松。"
过去,田坝村主要种玉米,大家都很穷。那时候,田坝村人均收入不到1000元,而现在有多少呢?问茶农,大家都笑,或说5、6千,甚至有人说2、3万。
茶农杨学军给记者算账说:"一亩玉米也就能挣几百块钱嘛,而一亩茶少说也有5000块。如果做加工,还能多挣钱。"
永安镇分管茶产业的副镇长姜凤告诉记者,田坝村共有茶园25000多亩,2000多户村民,家家有茶园。按照每亩5000元收入的最低估计,茶产业给当地村民带来的收益超过了1亿元,平均每户有5、6万。说田坝是小康村,已经名副其实。
同样的土地,由于产业结构调整获得了完全不同的收获。
"原来我们一直守着金饭碗受穷"
茶农石开荣说:"过去,孩子去上学,家里面吃午饭的粮食都常常供不上。现在呢,不瞒你说,哪个孩子兜里不带着红花花(100元面值的人民币)。"
村民陈有贤说:"田坝村多半的农家都买了汽车,不信你们自己去看。"
田坝人祖祖辈辈守着的这片土地,种粮食种不出名堂。而农户先前零散种来自己喝的茶,却有一种特别的清香和甘甜,被农技人员发现。经过检测,这里土地富含锌硒等微量元素,种茶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这一发现引起凤冈县决策者的重视。适合干什么就干什么,能种茶当然就种茶。于是永安镇田坝村一带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拉开序幕。
凤冈县茶业发展服务中心主任唐菠说,县里成立了专门的机构,组织农业技术人员、农民到浙江、福建等地学习取经,引进适合当地土质的茶叶品种,反复试验,由小到大。现在全县的茶园已接近30万亩。
县里一边上规模,一边上产业,让茶农的茶青有可靠的销路。仅田坝村,政府就扶持了10家大茶厂,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统一生产,统一收购,公司之间还形成竞争,茶农自由选择买主。
种茶大户陈文能说:"合作社给我们统一配送有机肥和专用物资,只要按合作社的标准生产,公司都收,谁出价高就卖给谁"。
陈文能说自己早已过上了小康生活,他感叹道:"我们脚下踩着的这片地,还是个'金饭碗',可我们不知道啊。要不是政府引导我们哪能过上今天的好日子。"
"架金桥还要靠我们的政府"
走进村民陈龙家,庭院里停了3辆车,记者巧遇从贵阳远道而来买茶人的客人。围着几款新茶,客人认真听陈龙介绍茶的区分和品质鉴别方法,以及价格。"这是明前茶,翠芽,一斤580元,这是谷雨前的茶,440元一斤。毛峰便宜些,120元一斤……"
陈龙原来是茶农,现在办起了一家小小的茶叶公司,有150亩茶园基地,每年可以生产10吨不同品种的茶叶,包括他全家人在内,公司有13个员工,一年净利润超过50万元。
在田坝,像陈龙这样的"茶老板"有100多人。
陈龙笑着说:"凤冈的茶叶名声越来越大。每年新茶上市,远远近近买茶的人就自动上门了。除此之外,重庆、北京的订单也会送上门了,发愁的是供不上货。"
问起风冈的茶为什么远近闻名,陈龙憨厚一笑说:"政府帮忙啊,政府年年搞茶文化节,请来很多人,我们茶叶的名声慢慢就大了。政府架金桥,我们挣钞票。"
田坝茶虽好,但毕竟在大山深处,名气不是一开始就有的。怎么才能打开销路,打出名气?凤冈县县委、县政府煞费苦心。
"其实,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办法,一是请进来,二是走出去。"凤冈县县长廖其刚介绍说,这几年,凤冈县每年举办"茶文化节",请来各方宾客。同时,省内外的品茶、评茶、茶展等活动,县里头积极组织参加。2004年,风冈获得了"中国富锌富硒有机茶之乡"的称号。如今,风冈的锌硒茶已在"茶界"争取到了话语权。
凤冈县茶叶发展服务中心主任唐菠说,风冈茶之所以受欢迎,还有一个奥秘,就是从产业发展之初,就抓住了品质和食品安全这个要点。
记者在茶园里看见一种特别的设施,一问,原来是"太阳能杀虫灯",合理布局在茶园里。老茶农陆荣忠说:"可别小看这玩意,用它杀虫,效果可好了,也保证了我们茶叶的质量。"
"用产业理念抓农业,种茶、加工、旅游互动,深挖茶叶效益,让农民持续增收,这条路越走越宽。"凤冈县县委书记覃儒方说,下一步的目标是创全国品牌,拓展更大的市场,把农民奔小康的基础打实。
村在茶园里,人在画里忙。田坝人好在青山绿水间过上了殷实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