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价信阳毛尖有什么玄机?

作者:刘金辉 来自:解放日报 时间:2012-04-14
分享到:

近日,在河南的几场春茶推介会上,竟然出现了13万元一斤的 “天价茶”,由此引发了人们的质疑。作为开门七件事之一的茶,何时成了老百姓遥不可及的奢侈品?它的价格如何制定?它被谁消费掉了?又是谁从中获利?记者对此展开了调查。

天价就是营销炒作手段

清明节前,河南五云茶叶集团在郑州市举办了一场春茶推介会,一款名为“大器”的信阳毛尖,100克售价高达2.68万元,折合13万元一斤,该产品罐身是景泰蓝,盖子为玉石,底座为檀木所制,包装极为精美。

“我们做的这个茶是一个标志性的东西,是有价无市的,在市场上根本就没有销售,这么贵,谁会去买?只是几个领导鉴别鉴别,朋友、客户来了看看,展示一下,过一段时间,品质稍差了,大家就把它喝了。”该公司副总经理黄一行说。

黄一行说,近两年在营销过程中,信阳毛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在降低,因此需要提高信阳茶的品牌知名度。“你说是营销也好、炒作也好,就是让广大消费者认知到它有很高的价值,它很珍贵。”

鲜茶收购价低了20元

信阳市主要的产茶区 浉河区的茶农普遍反映,鲜叶的价格比往年降低了。

在浉河区董家河镇的一个鲜茶叶交易市场上,记者看到许多茶农用篮子、麻袋装满了刚采摘下来的鲜茶叶来卖。他们告诉记者,品质好的鲜叶能卖到120元钱左右一斤,而一般的则只能卖到70元左右一斤,今年的价格每斤要比去年低10元到20元。

“现在劳工成本也很贵,请人采一斤茶大约要支付40元以上的工钱,再除去管理、施肥等成本,不算自己的工钱,实际一亩地一年能挣3000元钱算是不错了。”董家河镇孔畈村村民刘汉阳说。

河南工业大学经济学副教授霍清廉说,这种现象很普遍,我们在市场上看到好多农产品很贵。茶农挣的都是辛苦钱,如果企业能从炒作“天价茶”获利的话,茶农也很难从中分得一杯羹,现在是买方市场,农民往往很无奈。

专家担忧茶文化变质

河南省茶叶协会会长王勇对市场上茶的价格偏高表示担忧,认为这不利于中国几千年茶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可以有高端茶,但茶不应该成为奢侈品,最重要的消费人群还应当放在中低收入群体,价格要适度,要跟中国目前老百姓的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相适应,不要让中国几千年的茶文化变成金元文化。”

新闻评论
您的大名: (点击这里注册)

友情提醒:评论请限制在100字以内,有长篇大论欢迎到论坛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