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让农民共享生态经济成果

作者:兰天 黄里明 来自:柳州日报 时间:2012-01-19
分享到:

近年来,在我市各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全市茶叶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下,全市茶叶产业快速发展,一跃成为广西第二大产茶区。据统计,2011年我市茶园面积1.1万公顷、产量7500吨、产值5.5亿元,面积和产量分别比“十五”期末翻番,产值比“十五”期末增加4亿元。

产业发展势头强劲

在我市茶叶产业发展过程中,涌现了一批为推进全市茶叶产业发展的先进典型。如三江侗族自治县获得2011年度“全国重点产茶县”称号与“全国十大生态产茶县”称号。值得一提的是,三江县利用群峰叠翠、溪间回流、长年云雾缭绕、无污染的优越生态环境推广有机茶叶种植,茶叶品质得到业界公认。目前全县140公顷有机茶通过了国家认证。基地茶叶严格按照有机茶叶标准种植管理,不打农药,不施化肥,主要施农家肥及有机茶叶专用肥,实施统防统治,确保茶叶品质。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和优良的生态环境,孕育出了侗乡高品质的有机绿茶,全县的有机茶叶生产渐入佳境。

三江县茶叶产业的发展是我市茶叶产业取得新突破的一个缩影。2011年,我市茶叶产业发展的成绩令人振奋,这不仅仅表现在市茶园面积、产量和产值均有较大幅度提高,茶叶产业还实现“两个第一”和“两个唯一”,即全国“中茶杯”名优茶评比获奖企业和茶样数全区第一,分别达15家企业、23个茶样,占广西获奖数的41.1%。其中特等奖6个,占广西获奖数的46.2%,一等奖17个,占广西获奖数的39.5%;有机茶生产技术的推广与认证企业、面积居广西第一,2011年我市有机茶园建设覆盖4县18个企业面积538公顷。三江县成为广西唯一一个获得2011年度“全国十大生态产茶县”称号的主产县;柳韵春晓茶叶成为中国-东盟博览会唯一指定用茶。

产茶企业表现给力

在去年7月开展的第九届“中茶杯”全国名优茶评比中,我市参评企业共获得特等奖4个、一等奖14个。

其中,特等奖是三江侗族自治县天池茶     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三江春”绿茶、鹿寨县大乐岭茶业有限公司生产的“桂妃红”、融水苗族自治县元宝山茶业有限公司生产的“元宝红”、三江县布央茶业商行生产的“布央珍红”。获得一等奖的分别是鹿寨县大乐岭茶业有限公司生产的“桂美人”、三江侗族自治县仙池茶业有限公司生产的“侗乡红”、三江县布央茶业商行生产的“布央仙剑”绿茶、三江县绿茶公主茶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三江红玉”、三江侗族自治县多耶楼茶业有限公司生产的“大歌仙子”绿茶、三江县民兴茶叶专业合作社生产的“三省坡茗牌三江红”、柳城县春江茶厂名羽牌春江金尖红茶、柳城县国营伏虎华侨农场茶厂“伏虎龙韵”红茶等。

此外,在第二届“觉农杯”、中国(北京)国际茶业及茶艺博览会名优茶评比中,我市茶叶荣获金奖6个,银    奖9个;在广西第八届“桂茶杯”名优(绿)茶评比中,获特等奖5个、一等奖14个、优质奖10个。按照专业人士的评价,我市生产的红茶、绿茶品质已经步入国内最高端优质茶的行列。

茶叶产业有着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加快茶叶发展,延伸茶业产业链,让农民共享生态经济发展成果,是我市当前的重点工作之一,在我市的各大茶叶生产基地,已经形成了“家家户户喜种茶叶,男女老少齐念茶经”的可喜局面。今年,我市继续结合“十大农业工程”项目—— —“万亩标准化茶园生产基地”的实施,引进、培育新品种,促进产区茶树品种更新换代,提高茶树优良新品种覆盖率,促进茶树品种合理搭配。重点推广有机茶园建设、机械采茶、节水灌溉技术,降低生产成本、保障茶农收益。并建设规模化龙头企业,建立质量追溯体系,促进产业升级。全年要实现茶叶面积1.133万公顷,产量8000吨,产值7亿元。力争到2015年,把我市茶叶打造成10亿元产业。

新闻评论
您的大名: (点击这里注册)

友情提醒:评论请限制在100字以内,有长篇大论欢迎到论坛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