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饮料:多数企业在“打马虎眼”
中国茶叶网china-tea.org编者注:现在国内市场上销售的茶饮料,其茶多酚含量非常低,甚至没有,准确地说,是茶味饮料。
“100%原叶泡制!”“富含茶多酚!”是不少茶饮料打出的卖点,然而,记者日前走访省城商超发现,绝大多数品牌的茶饮料在其成分表中并没有标明含有茶多酚,个别品牌虽有标注,却并不达标。有关专家指出,茶多酚是茶叶中具有保健功能的主要成分之一,在茶多酚上“打马虎眼”,让人不得不怀疑这些打着“茶”旗号的饮料,到底算不算茶。
22日上午,在省城某大型超市饮料区里,茶饮料的品种很多,其中,不少品牌的茶饮料外包装上,“富含茶多酚”的字样特别醒目。令人诧异的是,在其成分列表中却难觅茶多酚的踪影。只有新近上市的某品牌的红茶、茉莉花茶、绿茶3种茶饮料,标注有茶多酚含量,分别大于等于180mg/kg、280mg/kg、480mg/kg,每瓶售价在3.5元左右,比其他没有标注茶多酚含量的同规格茶饮料贵1元钱。不少消费者表示,选择茶饮料的原因,主要是由于“茶饮料口感好,是健康饮品。”但是,“只是看牌子买,并不注意瓶身上标注的茶多酚含量。”
据一位业内人士透露,目前市场上的茶饮料配料表的标注不同,主要是由于茶饮料的加工工艺不同。有的使用茶粉或浓缩液加入香精色素进行简单的勾兑,营养价值较低,成本低,售价便宜;有的采用茶叶自然抽出工艺,通过茶叶浸泡尽可能多地提取茶叶中的茶多酚、儿茶素、维生素等有益健康的营养成分,成本要高,售价自然要贵一点。
太原市质检所食品科工程师赵利军介绍:茶多酚作为茶饮料的特征性指标,在我国茶饮料国标中,对其含量有明确的规定,但由于没有强制要求相关企业在茶饮料的外包装上标注其含量,因此,一些企业在茶多酚含量上“打马虎眼”,要么以“富含茶多酚”的宣传语掩盖其真实含量,或者干脆不标。究其原因,不外乎其产品中茶多酚含量低,达不到国标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