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黎明:要将茶产业转型升级落到实地

作者:刘欢 来自:赢周刊 时间:2011-12-31
分享到: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大大小小的茶叶批发市场有1000多家,年销售额达2亿元的有80家左右,主要集中分布在广东、福建、云南、北京、上海、山东、天津等省份和直辖市。作为茶产品由生产进入消费的一个重要环节之一,茶叶批发市场对解决茶产品的销售、价格调节、解决大量产业人员就业等起到重要作用。

我国茶叶流通体制经历了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充分竞争,今天已经到了一个发展变革的关键阶段。其中,茶叶批发市场的未来发展战略是一个重点。那么,中国茶叶批发市场现状如何?又存在哪些问题?应该如何解决?为此,本报记者对广东省茶业行业协会秘书长张黎明进行了专访。

赢周刊:请谈谈我国茶叶批发市场的现状以及遇到的问题?

张黎明:近年来茶叶市场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市场基础设施建设日益完善,管理和服务不断强化,影响和辐射面逐渐扩大,信息化服务方面也取得了一些新进展,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第一,重复建设依然严重。尤其是销区。由于茶叶市场进入的门槛相对比较低,又没有一个监管机构对茶叶批发市场进行统一的规划和管理,所以茶叶市场发展迅速。例如,广州芳村几年间由几个批发市场发展到今天的十几个,而且同质化竞争日趋严重。而对于茶叶商户来说,过多的茶叶批发市场会摊薄他们的经营利润,随着市场租金的提高,市场经商户也处于一个微利经营的时代。第二是批发市场的功能正在退化。在茶叶市场门面销售的产品趋同性越来越明显,批发量日趋减少。我们更多地看到,零售消费正在取代批发交易。原有的茶叶批发商大力发展连锁经营。采购主体数量和规模在缩小。网上电子配送体系、直销形式发展,超市作为茶叶新型的销售渠道将由居次位置变为主渠道等。第三是批发市场的诚信还有待提高。当前我国传统的茶叶流通还存在于千家万户的种茶、千家万户的卖茶的自产自销的“小农”市场,茶商的文化和素质也互不相同,产品标准化程度低,价格又没有一个统一的衡量标准。有一项调查显示,消费者对品牌专营店或连锁经营店的信任度要高于茶叶批发市场,因此提高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提高诚信经营的意识势在必行。第四是市场的法律地位仍然缺失。目前我国绝大多数茶叶批发市场的投资主体是企业、乡镇或个人,极少有政府投资,这些茶叶市场要生存只能自力更生,很多大型茶叶批发市场一方面要维持生存,另一方面还要承担部分公益功能,如茶商户的住宿、子女上学,个体经营户的税务等问题,国家没有明确的法律地位作保障,国家的投资、税收、用地及水电气价等方面都没有按照公益性来对待。

赢周刊:如何保障批发市场的法律地位?

张黎明:我建议首先应该尽快立法,明确茶叶批发市场的法律地位。多年来,我国茶叶批发市场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和地位已得到各方面的认可,但始终没有农产品(000061)批发市场相关的法律出台,尤其是茶叶批发市场的公益性越来越明显,负担加重却无法得到相应的补偿和扶持,法律地位的缺失已经成为茶叶批发市场综合地位中的一块“短板”,影响了外部环境的建设,也已成为茶叶批发市场大力发展及拓展各项新功能的羁绊。所以,要提升整个市场的功能水平,相关部门必须加紧改善政策环境,尽快出台《农产品市场法》及相关的法规等。

赢周刊:您对未来茶叶批发市场的发展还有何建议?

张黎明:要深化物流配送功能。随着茶产品流通模式逐步发展,流通格局正悄然发生变化,“农超对接”的模式在不断兴起,茶叶市场应积极开展面向零售终端的配送业务,通过开展物流配送功能,可把触角深入到零售终端,从而与下游环节衔接的更紧密。另外,要改造传统的流通体系,实行流通体系产业化发展战略。如加快推进传统茶叶批发市场的转型升级。由单一的场地提供商转变成流通服务商。研发多样化的服务产品,为茶商的产品销售,品牌塑造,提高经营效益提供物流平台;改造传统的连锁茶店,推进连锁机构发展茶文化,用现代技术与传统茶店销售相结合,实现流通产业的现代化;大力构建新型产业业态,重点发展茶业电子商务与建立区域型现代物流平台,实现区域市场需求与茶产品区域配送的统一。此外,我国茶叶批发市场还应该探索电子商务功能。鼓励茶业电子商务的发展,对茶叶远程交易电子系统、全球茶信息服务平台建设给予支持。通过建立完善包括信息中心、检测中心及结算中心在内的整个信息系统,实现快捷的交易、结算等环节,有效的控制成本,提高经营、管理和决策的效率。还要完善综合服务功能。茶叶批发市场作为企业,本身没有产品,它的核心优势就是提供全面、周到的服务。因此,茶叶批发市场应在提供交易平台的基础上,逐步引入邮电、通信、银行、幼儿园等配套的企业以及提供餐饮、住宿、交通设施、废弃物处理等相应的后勤保障服务,从而建立系统、完善的综合服务体系。要建立标准化的产品体系。当前市场中诚信度比较低,茶叶批发市场没有统一规范的产品标准,众多的茶产品虽然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但大部分消费者对茶产品等级的判别能力有限,市场急需建立统一的完整的茶产品标准实物样,供消费者参照标准样选购茶产品,条件成熟的市场可以尝试统一标准等级划分,或者由市场建立专业的茶叶审评队伍对市场商户所销售的茶产品进行等级审定。要建立茶叶拍卖市场。世界茶叶主产国大都建有专业的茶叶拍卖市场,而我国茶叶拍卖市场的建设却落后了一步。目前浙江、广东已经起步建设专业的茶叶拍卖中心,广州国际茶叶交易中心也已初步建成并在试运营中,这是一个好的开始,但执行起来还存在一定的困难。究其原因,主要是我国的农产品流通体制不健全,没有相应的法律、法规对茶产品拍卖有一个明确的定位。

当然,要能真正做到以上几点,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也不是哪一个市场单独能够做到的,必须是在政府的支持和引导、行业协会的协调下,把周边多个茶叶批发市场的开发商联合起来,资源整合,优势互补,从各自为政的竞争型向联合开发、互利共赢的方向发展。例如,南方茶叶市场已经配备有一个检测中心,还有一个标准的分装车间,估计业务也不是太满,是否能够把这些资源充分利用起来,与周边市场共享,不仅可以提高设备的利用率,而且对整个市场的茶产品质量的提升都有好处。此外,周边市场还在不断完善和建设,是否可以从综合服务方面考虑,包括电子商务、物流、仓储、餐饮、旅业、茶文化培训及幼儿教育等配套设施的建设进行合理的规划和整合,全面提升市场的升级。只有这样才能提升整个荔湾茶叶批发市场的档次和文化内涵,使市场真真正正转型升级。

新闻评论
您的大名: (点击这里注册)

友情提醒:评论请限制在100字以内,有长篇大论欢迎到论坛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