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聚集山东日照探讨茶产业发展
在11月5日召开的中国茶叶学会茶叶科技创新与茶产业转型升级学术研讨会上,来自中国茶叶学会的专家就茶叶质量安全、茶产品加工、茶叶加工新装备研发等问题进行专题交流,共同探讨中国茶产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分析茶产业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促进国内茶产业迅速有序发展。
关键词:农药替代保质量安全
专题:茶产业发展中的质量安全问题
陈宗懋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研究员、中国茶叶学会名誉理事长
茶叶质量安全问题是目前我国茶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影响出口贸易、消费者的安全。我国茶产业中主要的质量安全问题就是农药残留、重金属及其他污染物。
“当前,茶叶生产中水溶性农药的使用量明显增加,这对饮茶者的安全是一个潜在的风险。”陈宗懋指出,近年来,我国吡虫啉、啶虫脒等水溶性农药超标率很高。
随着对茶叶卫生质量安全的日益重视,当前世界各国对进口茶叶农药残留标准越来越严格,其中欧盟、日本均有八百多个标准,美国与加拿大等国的茶叶进口标准也极为严格。我国各级相关检测单位和茶叶企业也开展了茶叶中农药残留的检测分析。
如何从源头上控制农药残留、确保茶叶质量安全?陈宗懋提出,一是开展农药的更新替代,用高效安全的新农药替换旧农药。二是推广标准茶园建设,贯彻清洁化生产,通过科学合理使用农药和肥料,从源头上抓好茶叶的卫生质量安全,开展茶叶害虫无害化治理。
关键词:名优茶市场空间大
专题:中国茶产业加工现状与发展趋势
江用文 中国茶叶学会秘书长、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副所长
“自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茶叶生产快速发展,出现了新的特点。以名优茶为首的传统茶叶保持上世纪末的快速发展势头,以茶饮料为代表的深加工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突飞猛进、持续增长。茶产品的未来发展趋势如何,是茶业界广泛关注的课题。”江用文表示,人类的保健意识正在明显增强,保护生态环境,食用天然食品,饮用天然无公害饮料。由于茶叶具有众多的营养保健功能,将普遍受到人们的青睐。未来人们对茶叶的要求,将是以天然无公害的优质茶为主流。
江用文分析说,目前,我国茶产业加工主要特点是产量稳步增长,质量不断提高,加工链不断延长,品质越来越好,品种越来越丰富。近年来,国内消费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一方面,人居消费量持续提高;另一方面,茶叶消费的档次有较大提高,主要体现在名优茶消费量快速增长,带来茶叶平均单价的提高。
因此,江用文表示,茶产品加工要不断迎合消费市场需求的变化,名优茶、特色化茶叶新产品、功能化茶叶深加工产品等优质茶产品在未来将有较大的市场空间。
另外,目前我国茶叶消费市场主题还是国内市场,未来要积极开拓国际新市场。
关键词:加工机械力推“节能型”
专题:茶叶清洁化、连续化、自动化加工生产线和部分加工新装备研发现状
李尚庆 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机械研究室主任
“茶叶清洁化生产,是采用清洁化能源、原材料、生产工艺和技术,制造清洁的产品。清洁化生产的目的是将对环境的不利影响降到尽可能低并生产出清洁的茶叶。所以,加工过程对产品和环境的污染都要尽量低。”李尚庆介绍说,为尽量减少产业加工线对环境的污染,目前,国内正在研发使用清洁能源的茶机及烟尘处理装置,还有节能茶机、全封闭茶机、低噪音茶机等机械。
另外,“节能型”加工机械也是目前茶产业加工机械的主推品种。
“茶叶加工能耗很大,现在茶叶加工主要能源是木柴和电,如果全用柴,每公斤干茶耗柴大约4公斤,如果全用电,每公斤干茶耗电大于3千瓦时。”李尚庆表示,茶叶加工机械设备的节能减排势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