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诸暨:用规模和品质打造优势茶叶产业

作者:马青华 王晓中 裘高华 杨飚 来自:诸暨日报 时间:2009-04-21
分享到:

    规模决定影响力。我市切实加大对良种茶叶生产基地的建设力度,涌现了东和三千亩有机良种茶基地等一批良种化示范基地,取得了良好的示范辐射效果;品质决定竞争力,为提高茶叶品质,我市积极实施“茶叶改名”工程,大力发展名优茶生产;品牌成就影响力,近几年来,诸暨市委、市政府把实施茶叶品牌战略作为发展“现代效益农业”的突破口来抓,使我市茶叶产业得到了质的提升。

    牌头镇有着丰富的茶山资源,该镇出台相关优惠政策,进一步加大对茶叶生产的扶持力度,引导越翠茶叶品牌创牌,引进龙井43、乌牛早、凝霜等茶叶新品种,并通过坑西和小砚石的规模良种茶基地来推动万亩生态良种茶基地建设。目前牌头镇有茶园4000余亩,涉及农户上千家,主要集中在镇东南山下周、王劳军、长潭街、三保里及坑西、越山一带山区。以生产龙井茶、针形茶、条形茶等名优绿茶为主,产品在北京、上海、天津、苏州等地销量极好。

    记者了解到,除了牌头镇外,我市东白湖、浬浦、璜山、马剑、赵家、东和、同山、草塔等地的茶叶产业规模也不断壮大,品质不断提升,茶叶产业已成为我市特色优势农产品,被列为诸暨市十大农业块状经济之一,茶叶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6.1%,茶叶生产已成为山区农民致富的重要途径。截至目前,我市已先后荣获“中国无公害茶之乡”、“浙江省茶树良种化工作先进县”、“浙江省初制茶厂优化改造先进县”、“浙江省农业特色优势产业(茶叶)强县”等称号。

    规模决定影响力。我市切实加大对良种茶叶生产基地的建设力度,涌现了东和三千亩有机良种茶基地、马剑狮坑无性系良种基地、同山良种繁育基地、赵家镇东溪村、直埠祝园良种基地等一批良种化示范基地,并取得了良好的示范辐射效果。茶叶生产效益明显提高。据对赵家镇、马剑镇、东白湖镇等920亩无性系良种基地的调查统计,2008年基地亩产值达6000元,比全市亩产值高3500元左右,茶树良种化已成为我市茶叶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

    品质决定竞争力。为提高茶叶品质,我市积极实施“茶叶改名”工程,大力发展名优茶生产,形成了以东白湖、浬浦、璜山等为中心的石笕茶产区;以马剑、同山、草塔青山等为主的针形名茶产区和以赵家、东和、东白湖西岩等镇乡的越州龙井茶产区,名优茶采摘面积达6.8万亩。2008年名优茶产量为2400吨,产值2.49亿元,分别占总产量总产值的30.5%和90%。并积极推行茶叶的标准化生产,制定实施“绿剑茶”省级地方标准1则,“云剑茶”、“笔峰春”市级地方标准2则。2000亩茶园通过有机茶认证,4万亩茶园被认定为浙江省绿色农产品基地和绍兴市绿色农产品基地,“绿剑茶”、“云剑茶”、“西子丽人茶”、“笔峰春茶”等均获得浙江省绿色农产品和国家无公害农产品称号。

    有好的品质,还需有响亮的牌子。一个品牌成就一个企业,并可带动一方经济,体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近几年来,诸暨市委、市政府把实施茶叶品牌战略作为发展“现代效益农业”的突破口来抓,在争优创牌工作中,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连续七年参加上海国际茶文化节的推介活动,参加北京、香港、济南、宁波、杭州等地举办的一些茶叶展示展销活动,出台扶持政策,鼓励有关企业创牌活动。争创品牌,已成为我市茶业的一大热点。并涌现了石笕茶、绿剑茶、西子丽人茶、云剑茶、笔峰春茶等几只较有影响的牌子。

    石笕茶是我市于1979年开始恢复试制的历史名茶,1981年被评为省级优质茶,1993年获农业部在泰国举办的科技成果暨设备展览会金奖,1994年“石笕”商标被评为浙江省满意商标,1998年被省人民政府评为优质农产品银奖,1999年授予浙江省名茶证书,现有生产面积2万多亩,生产量400多吨。

    绿剑茶是我市近年来市政府大力推介的一只新开发名茶,“绿剑茶”先后荣获了中国驰名商标,首届浙江省十大名茶称号,浙江省一类名茶,省精品名茶金奖、中国精品名茶博览会金奖、浙江省名牌、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名牌产品、上海国际茶文化节指定用茶、浙江省首批绿色农产品、省十大名茶、中国济南国际茶博会金奖。其它几只名优茶也频频获得国际、国内、省市的名茶评比奖项。云剑茶是出自诸暨龙门山脉马剑镇的一只地方名茶,这几年来也广受市场欢迎,1999年云剑茶通过了省级新产品的鉴定并获得了第二届国际名茶评比金奖,2001年被评为诸暨市地方名牌,2002年被浙江省茶叶协会认定为“无公害”名特优茶。 “西子丽人茶”被评为2003年和2004年上海国际茶文化节金奖、浙江省第十五届名茶、2003年和2004年浙江农业博览会金奖,2007年及2008年浙江绿茶博览会金奖。“笔峰春茶”荣获2003年上海国际茶文化节金奖及浙江省第十五届名茶称号,2005年中国济南第三届国际茶博会金奖,2006年北京马连道第六届茶业节暨浙江绿茶博览会金奖。

    产业化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反映了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我市已把茶业产业化作为带动茶农增收的着力点,引导一批有实力的茶业龙头企业,组建以公司为龙头,基地加农户的专业合作社。继2003年1月成立诸暨市云剑茶业合作社以来,2003年3月成立了诸暨市绿剑茶业合作社,2003年12月成立了诸暨枫桥茶业合作社,2004年成立了陈宅特尖茶业合作社,2006年石笕茶业合作社、山界尖茶业合作社等一大批合作社成立,茶业合作社不但提升了茶叶品质,而且加快了茶叶经济发展和茶农增收的步伐。2008年,我市茶叶总产量6000多吨,总产值达2.75亿元,16家各类茶叶专业合作社联结5万多户茶农,使每户茶农年均增收1700多元。

    茶业产业是我市传统的优质高效产业,下一步,我市在茶叶生产工作上将围绕“茶业增效、茶农增收”这条主线,继续以“良种、品牌、无公害化”为抓手,着力推进无性系良种化茶叶基地建设,提升茶叶竞争力,全力推动茶叶产业发展。重点实施绿色工程,着眼于绿色和茶叶品质的提升,积极推行茶叶的标准化生产,加强无公害、绿色农产品和有机茶的申报认证;继续抓好初制茶厂的优化改造工作,计划投入资金200万元,每年优化改造10-15家。实施茶园良种规模工程,重点实施好省级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基地建设项目——诸暨市特色优势农产品茶叶生产基地东升千亩良种基地建设工作,通过茶树良种基地建设,推进茶园品种的优化改良。实施龙头带动工程,积极培育茶叶产业龙头企业,进一步加快茶叶的产业化进程,以现代工业理念促进茶叶产业发展提升。着力抓好绿剑茶、西子丽人茶、笔峰春茶、云剑茶、越都茶业有限公司、诸暨市出口茶厂等农业龙头企业的培育扶持,不断增强企业对茶农的龙头带动能力以及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实施品牌提升工程,强化品牌宣传,积极组织农业企业参加国际、国内茶事活动,做好名牌产品的申报与推荐工作,不断扩大知名度,提升诸暨名茶的影响力,增加诸暨绿茶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新闻评论
您的大名: (点击这里注册)

友情提醒:评论请限制在100字以内,有长篇大论欢迎到论坛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