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芽奇兰蓄势“跳龙门”

作者:乔马 来自:人民日报海外版 时间:2009-03-27
分享到:

    闽南第一高峰——平和县大芹山西麓今春新开垦近千亩茶园,并种上了福建名茶白芽奇兰。据悉,平和县天醇茶业有限公司这一扩种之举,源于平和县的“西部发展”规划,来自寻求白芽奇兰“鲤鱼跳龙门”的动因。

  平和县西部八个乡镇山高水冷,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平和县于是制定 “西部发展”规划,以当地历史名优乌龙茶白芽奇兰为主打作物,加速发展,以带动农民增收。2008年,全县种植白芽奇兰约10万亩,年产成品茶8000多吨,产值5亿多元。白芽奇兰已成为平和县农业四大绿色品牌之一,种植、加工、营销白芽奇兰成了该县重要的支柱产业。

  满天星斗 独缺明月

  早在1997年秋季,平和县就以举办全省秋季乌龙茶品质鉴赏会和茶王赛为平台,为白芽奇兰打品牌。此举曾掀起一波白芽奇兰发展热潮,每千克白芽奇兰售价从50元飚升至500元。然而,白芽奇兰的这一波热潮没能延续下来。

  目前,平和县虽拥有大大小小经营白芽奇兰的企业和个体户上千家,但闹腾了几年却是“满天星斗独缺月”,找不到一家可以把白芽奇兰这一茶产业引向更广阔天地的“龙头”。就是从“矮人国”里拔出的几个“高个”,也不乏平庸。它们不是制茶工艺跟不上市场要求,就是小富则安年产值止于几百万元,缺乏向全国市场、全球市场拓展的大技术、大魄力、大资金。

  白芽奇兰种在海拔800多米的山地上,茶树病虫害少,一般不施用农药。茶叶制采用传统工艺,符合国际市场对有机茶的要求。因此,近年来白芽奇兰在日本及欧盟诸国十分畅销。但白芽奇兰在国内销路拓展不开,多年来多是围着闽南本地转,偶有销往上海市场的,也是蜻蜓点水,浅尝辄止。白芽奇兰迄今跨不过长江的根本原因在于“养在深闺人不识”。

  与平和琯溪蜜柚连续十多年坚持在央视上打广告,连续四届举办琯溪蜜柚节不同的是,白芽奇兰很少有像模像样的广告出现在省级以上大众媒体上。这让白芽奇兰知名度很低,以至于鼠年腊月县领导到北京为白芽奇兰做品牌宣传与推介时,与会嘉宾中竟有人发问:“茶名是不是多写了三个字?只听说福建有白茶,没听说有白芽奇兰茶呀!”不是茶不好,而是不为人们所认识,这就是症结所在。

  走出“深闺” 初为人识

  找到白芽奇兰茶发展瓶颈的平和县,开始谋划白芽奇兰“鲤鱼跳龙门”。

  第一步棋今年初已经走出。1月13日,平和县政府抓住首都茶界每载都要举办一次年会的契机,争取到“2009首都茶界迎新春品佳茗年会”主办单位之一的资格。在北京著名的“茶人之家”老舍茶馆,养在闽南山间“深闺”里的白芽奇兰被介绍给首都名人、茶界专家和商贾。

  茶业界专家、茶叶消费者共300多人现场品尝了白芽奇兰。与会者如同发现了“新大陆”,异口同声赞扬白芽奇兰兰香浓溢、韵味高雅,是乌龙茶品系中的高贵品种。

  据了解,平和县将分步实施白芽奇兰“鲤鱼跳龙门”计划。这些步骤包括:提升白芽奇兰的制作工艺水平,以满足时尚口味;构建白芽奇兰“企业航母”,以大带小,实现“星月交辉”;跃过长江,到北方拓展市场;创立“中国驰名商标”,走品牌带动之路。

  春节前,天醇公司带着白芽奇兰到北京做品牌推广,受到首都茶界专业人士和众多大商贾的热捧;春节后,他们一次性扩种白芽奇兰千亩,并扩建茶叶精制厂,带动了全县扩种白芽奇兰的热潮。

新闻评论
您的大名: (点击这里注册)

友情提醒:评论请限制在100字以内,有长篇大论欢迎到论坛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