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石阡甘溪乡生态茶产业走上良性发展轨道
甘溪乡在生态茶产业发展建设中,在强化政府指导督查职能的前提下,以公司为龙头,以茶农为基础,以资源为依托,严规划、严审批、严管理、重效益,让生态茶产业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
首先,科学规划严审批。该乡从县林业局请来专业技术人员,对全乡宜茶地进行重新规划并上界勾图,严格规划、严格审批,并认真吸取过去“过分追求集中连片,大规模大发展从而导致部分地方毁林种茶的教训”,不集中连片,不好大喜功,宜林则林、宜茶则茶。未经林业、国土等有关部门批准,严禁私自开荒种茶,严禁私自改变土地用途。
其次,政府督导严管理。毁林种茶事件发生后,该乡制定了班子成员包村包点,乡干部定基地定户,实行定人定岗定点,跟踪到户到人。同时,村支两委也实行了定人定岗定点措施,实行双重监管。曾被处理过的甘溪村副主任杨秀忠、铺溪村副主任刘正强不计报酬,不计成本,不辞辛劳,整天骑着自家的摩托车在各个工地上来回奔波,严防茶农越界开荒种茶,严防悲剧重演,有效杜绝了乱砍乱伐现象的发生。
再次,围绕茶农抓效益。2008年,甘溪乡与贵州昌裕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签定了“公司出资、茶农出力”的茶叶种植管理合同,公司每年为每亩茶园提供100斤茶叶专用肥并负责培训茶叶生产、加工技术和负责茶叶的回收,茶农则负责抓好茶园的田间管理。同时,乡党委政府还充分利用新开垦的土地资源,引导茶农在新植茶园中种植花生、辣椒等经济作物,并与客商签定回收合同,让茶农在抓好茶园田间管理的同时,在当年就能见到经济效益,从而减轻了茶农在茶园管理上的经济负担,提高了茶农抓好茶园管理的积极性。
另外,该乡还为每个村安排了一名茶叶科技副主任,为茶农解决种植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在全乡各村开展“能力带动、村干部带动、党员带动” 示范工程,为茶农提供学习榜样。铺溪村主任冯运启、扶堰村主任曹家财被处分后,不气馁,不怨天尤人,认真总结教训,在做好补植补造的同时,分别带头种茶13亩和60亩,成为了所在村种茶的先锋。
通过乡党委政府的宣传引导,茶农们普遍认识了“发展茶叶和保护生态的关系”,充分认识了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如今,被毁林地4100多亩已定植完毕。同时,该乡在2008年又新植茶园近5000亩,使全乡茶园总面积达到了12000亩,基本实现了县委县政府规定了“人均一亩茶”的建设任务(该乡14000余人)。新增茶园没有发生一例毁林种茶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