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溪铁观音企业质管大赛16强企业4大特点

作者:陈佳裕 林良标 谢德炳 来自:海峡都市报 时间:2008-09-06
分享到:

    16家入围企业作为整体,代表着安溪茶叶企业质管最高水平,某种意义上,它们也是安溪茶界乃至全省全国茶界学习和向往的榜样。

  那么它们展现出什么特点,什么风采,传递出什么强烈信号,业界又该如何向它们看齐向它们取经?昨日安溪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本次大赛领导小组常务副组长陈木根,对16家入围企业进行了点评,并回答了上述问题。

    呈现4大特点

  陈木根说,这16家企业各自都有自己的发展特点特色和形象风采,但综合分析,它们又有不少共同的特色特点,构成它们作为一个整体的时代风采。这些特色特点概括起来有四个方面。

  第一,他们学习、领悟、贯彻安溪茶业新理念,自觉性强度大且深入持久。安溪县委、县政府于3年前提出“安溪铁观音·和谐健康新生活”兴茶新理念。初评中发现,16家入围企业都从3年前自觉学习贯彻新理念,用于指导企业完善自身建设,用于解决企业发展方向、发展目标等宏观问题。

  陈木根说,这些入围企业的负责人不约而同谈到,新理念对他们树立发展信心,丰富发展思维,解决实际问题和具体困难,都起到重要指导作用。而且有趣的是,陈木根还发现16家入围企业,在这个问题上也有区别,即凡是新理念贯彻落实越好的企业,在16强的排序中位置就靠前。

  他认为,这生动说明了一个规律性的现象,即贯彻落实新理念的力度,与企业发展完善成正比。他称这一现象值得研究。

  第二,近年安溪茶业重大决策重大举措,对茶叶企业成长壮大影响深刻拉动明显。这些重大决策重大举措,如生态茶园建设,万人培训工程,神州行茶事宣传,以及此前进行直到现在还在鼓励进行的品牌建设等。

  陈木根说,16家入围企业全部拥有高规格茶园基地,这得益于县里开展的生态建设;这些企业现代管理意识较强,产品质量控制能力较好,市场开拓和产品创新水平也明显高于其他企业,这来源于万人培训使全行业从业人员素质提升;同时这几年安溪铁观音知名度不断上升,很大的一个原因是神州行3年走遍中国的直接效果。

  第三,企业质量管理成为政企共同关心的发展大事,这一核心价值的形成,是安溪政企和谐同心同德的一个生动体现,也是16家入围企业得以发展的一个共同特点。

  陈木根告诉记者,安溪茶业从分散生产经营,向产业化集约化转变;从有店无牌向有牌有厂有店转变;从靠天制茶等人买茶,向大量现代技术应用,主动开拓市场培育需求转变,林林总总变化,无一不是政府与茶农茶商茶企携手努力的结果,这使安溪政企培育出新型和谐关系,此次大赛围绕企业质量管理,得到包括16家入围企业的一致赞同,就是一个生动体现。

  他说,16家入围企业在初评中都谈到一个问题,即他们多年前就意识到质量管理是企业成长的关键问题,他们从政府的政策宣传中早已开始努力,因此企业在政府有关部门支持指导下,发展也比较顺利。其他参赛企业更认为企业质量管理,是他们面临的最大发展问题,认为政府想企业所想,急企业所急,是安溪茶企之幸。

  第四,老先进新面孔皆有,也是这次大赛入围企业的一个特点。

  16强名单中,有些虽然企业规模还不是很大,品牌的市场知名度也不是很高,在过去的一些重大赛事活动中,也鲜见它们的身影,但是这一次大赛突出企业质量管理核心价值,部分新企业新面孔涌现,展示了本次大赛所要传递的强烈信号,即只要质管做得好,新面孔同样能与老先进老大哥比肩,同样能得到政府的奖励。

    质量是生命线

  在谈到如何向企业质量管理先进学习时,陈木根认为16家入围企业有很好的借鉴作用,但最重要的是要向他们学习重视质量的意识,将产品质量视为企业发展的生命线。

  他说,安溪茶叶企业目前已是一个庞大的企业群体,重视质量是这个群体的共同特点。但是应该看到,有些企业由于条件限制,无法通过制度建设和先进科技手段运用,实现对产品质量的有效控制,其中少数质量意识不够强,产什么卖什么,质量稳定性不强。他认为后者主要的问题是思想认识不到位,是质量意识不强的表现。

  因此,陈木根认为搞好茶企质量管理,前提条件是质量观念要继续强化,要与企业兴衰存亡联系起来。他说,16强企业最可学的首先是质量意识。

  陈木根还鼓励茶企无论成立时间早晚,大小现状如何,都要有质量意识,都要有进取决心。他建议如果企业认为必要,可直接到16强企业中学习取经。如果需求量大,还可建议县里组织获奖企业组团,到乡镇企业集中地传经送宝。

  他最后谈到,16家入围企业最大特点,是认真学习贯彻安溪茶业新理念,希望各企业以此为榜样,在深化学习贯彻理念上下工夫,并很好地运用到实践中去。

新闻评论
您的大名: (点击这里注册)

友情提醒:评论请限制在100字以内,有长篇大论欢迎到论坛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