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南州厚积薄发打响茶叶品牌战

作者:鄢光哲 来自:中国青年报 时间:2008-07-04
分享到:

    夜郎大地香风起,黔茶出山正当时。7月2日,由中共黔南州委、州人民政府主办的中国十大名茶—“都匀毛尖”品牌推介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向外界隆重推介“都匀毛尖”品牌及黔南州资源优势和悠久、深厚的茶文化。

  备受世人关注的全国十大名茶—“都匀毛尖茶”首次进京,撩开它多年来“藏匿深山”的神秘面纱,顿时引来京城众多茶商和媒体的高度关注。此次推介会将是对弘扬黔南茶文化、繁荣黔南茶经济的一次有力助推。

  由于特殊的地理地质和气候因素,黔南具有十分明显的立体气候,土层深厚,土壤肥沃,富含锌、硒等特别能提高茶叶品质的稀有元素,具备了发展高档优质茶的优势,再加上青山绿水的原生资源,使享有“地球腰带上的绿宝石”美誉的黔南成为名优茶的最佳产地。

  在贵州云雾缭绕的大山中,生长着一种古老的茶树,制成的茶形似“鱼钩”、“雀舌”,色泽绿润,栗香扑鼻,明朝时期便作为宫廷贡品,深受崇祯皇帝喜爱,因形似鱼钩,被赐名“鱼钩茶”、“雀舌茶”,到乾隆年间,开始远销海外。1915年与贵州茅台酒同在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上获金奖,在国际上享有盛誉。在贵州素有“北有仁怀茅台,南有都匀毛尖”的美誉;1956年4月,毛泽东主席在品尝到都匀团山茶农高级社共青团支部寄的“鱼钩茶”茶后,赐名“都匀毛尖茶”;都匀毛尖茶于1982年被评为“中国十大名茶”之一,1988年获首届中国食品博览会金奖。1993年获国际抗衰老食品博览会金奖,2002年荣膺国际名茶,2005年获“都匀毛尖”证明商标。2007年,中国茶叶流通协会授予都匀市为“中国毛尖茶都”称号。今年,在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主办的第四届“中绿杯”全国名优绿茶评比中,都匀毛尖又喜获金奖。

  优越的自然条件,上乘的茶叶品质和响亮的金字招牌,使都匀毛尖在中国茶文化史上牢固占据了一席之地。多年来,都匀毛尖茶以优美的外形,独特的风格列为中国名茶珍品之一,畅销各地,远近争购,吸引着中外来客。

  目前,全州宜茶土地面积150万亩,现有茶园20万亩,茶叶企业200余家,茶业从业人员10余万人。

  2007年,贵州省立足生态立省和产业结构调整战略,把茶产业打造成富民强省的支柱产业,规划到2020年实现500万亩种植目标。如今,国家重点工程厦蓉高速公路和贵广快速铁路的开工建设,使黔南立体交通大格局正在变成现实,黔南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一个全新“拐点”的同时,也给黔南州带来黔茶出山的良好机遇。黔南州决策层提出要用“大思路、大规划、培育大产业、促进大发展”的总体思路,做大做强茶产业。制定了《黔南州茶叶产业“十一五”发展规划》,并出台一系列鼓励民营资本投资茶产业的优惠政策措施,营造了茶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开始了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发展茶产业,把“都匀毛尖茶”打造成黔南富民强州的主导产业。

  目前,黔南州上下已形成了“立足生态、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以优化茶叶品质和提高经济、生态、社会效益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以科技为支撑,以种植区域化、基地规模化、生产标准化、产品品牌化、开发系列化为主线,改造提升现有茶园,积极发展无性系茶园,大力推广茶叶机械,强化无公害、绿色和有机食品茶生产加工基地建设,整合资源,统一品牌,组建核心龙头集团公司,培育、壮大、引进一批茶叶龙头企业,实施‘都匀毛尖’品牌带动战略,加大宣传推介力度,加强市场营销体系和人才科技队伍建设,努力把茶产业建成富民强州的支柱产业”的茶产业发展共识。在这个理念的强力支持下,黔南人决心用“都匀毛尖”这个品牌茶,“泡”出一壶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好茶”来。

  从今年起,该州100万亩优质茶园建设工程将分两步实施:2011年达到60万亩,到2016年再发展40万亩。按照这个发展目标,精心制定了“一心二带三区”的茶产业规划布局:“一心”,即以都匀、贵定为核心建立茶产业核心基地;“二带”,以都匀—贵定—惠水和贵新高速公路为发展轴,建设高档名优绿茶产业带和茶产业系列开发带;“三区”,一是以罗甸、平塘、独山、荔波、三都等县为南部早生绿茶产业区,二是以长顺、惠水、龙里等县为西部无公害绿茶产业区,三是以瓮安、福泉等县市为北部富硒保肝绿色茶产业区。

  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中华茶人联谊会、国内知名茶叶专家、大型茶叶企业负责人出席推介会。

  附:黔南州人民政府州长李月成在中国十大名茶—贵州“都匀毛尖” 品牌推介会上的致辞

  在这个鲜花烂漫的季节,在2008北京奥运会举办前夕,我们诚邀各位嘉宾相聚首都北京,在宏伟庄严的人民大会堂举办中国十大名茶—贵州“都匀毛尖”品牌推介会,借助北京闻名遐迩的国际国内大舞台、大市场,向国内外朋友宣传黔南,推介黔南,进一步提升中国十大名茶--“都匀毛尖”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弘扬黔南茶文化、繁荣黔南茶经济、做强黔南茶产业。借此机会,我谨代表中共黔南州委、黔南州人民政府向亲临参加本次推介会的各位领导、新闻界、茶叶界的朋友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黔南位于贵州省南部,地处云贵高原向广西丘陵过渡地带,居住着以布依、苗族、汉、水为主体的400万勤劳的各族人民。全年平均气温13.6℃--19.6℃,平均降雨量1100—1400毫升,海拔350—2000米,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雨、热同季,冬无严寒,夏无酷署,四季常春,属典型的亚热带温暖湿润季风气候,全州森林覆盖率达48%。我们有去年申报成功的全国第6个贵州第一个世界自然遗产地,被誉为“地球腰带上的绿宝石”的荔波喀斯特原始森林;有中国最美的地方——荔波大小七孔、漳江风景名胜区……良好的生态环境、丰富的旅游资源和便捷的交通区位是黔南发展的突出优势。

  黔南山川秀美、生态良好,常年高山流水、云雾缭绕,特别适宜茶叶生长,是我国茶树原生地和历史上出好茶、产名茶的古老茶区。“都匀毛尖”就是生长在黔南海拔千米之上云雾缭绕、生态茂密的高山之巅,以黔南本土生长的“苔茶良种”、“鸟王古茶”为本,在黔南特殊的生态、气候、地质条件下,经长年云浸雾润、阳光雨露、自然生长而成,得黔山秀水之灵气,采万物百草之精华,是最为地道的原生茶、绿色茶、生态茶、健康茶。黔南先民千百年来生活繁衍在深山密林中与野生大树茶为伴,制作特色名茶,孕育积淀了丰富多彩和鲜为人知的民族民间茶饮茶食茶俗文化,成为中华茶文化宝库中不可多得的西部山地原生态的草根茶文化,凸显了贵州民族民间茶文化的夺目亮点。

  特殊的育茶环境和制作考究的炒茶工艺,使“都匀毛尖”具备了“条索紧细、白毫满布、锋苗匀整、色泽绿润”的俊美茶形,留存了“栗香持久、香清味鲜、滋爽回甘”的独到茶香,造就了“干茶绿中带黄、汤色绿中透黄、叶底绿中显黄”的“三绿透三黄”的独特品质,最为突出的是“都匀毛尖”还富含锌、硒等生命所需的多种稀有元素,堪称“茶中极品”、“绿茶之珍”。

  早在明清时期,黔南大地上的先民们开山种茶、精心制作了品质卓越、形似“鱼钩、雀舌”的“鱼钩茶”、“雀舌茶”,他们在劳动之余开怀畅饮的同时,把茶叶送往京城,长期作为“贡茶”,专供皇室饮用,深受皇帝和大臣们的喜爱。在茶山,御赐的 “贡茶碑”至今犹存;在民间,各族群众“早上喝碗油茶汤,不用医生开药方;晚上喝碗油茶汤,一天劳累全扫光;三天连喝油茶汤,鸡鸭鱼肉也不香!”的歌谣至今流传。

  “都匀毛尖”的前身为“鱼钩茶”,在1915年巴拿马万国食品博览会上与贵州茅台酒同获金奖;1956年4月,伟大领袖毛主席亲自赐名“都匀毛尖”;1982年,在湖南长沙举办的全国第一次名优茶评比会上,都匀毛尖从全国84个名优茶中脱颖而出,与西湖龙井、君山银针等同获“中国十大名茶”殊荣,并以优良的内质排名第二;1988年,“都匀毛尖”获首届中国食品博览会金奖;1993年,“都匀毛尖”获国际抗衰老食品博览会金奖;2004年,“都匀毛尖”获“中绿杯”名优绿茶金奖;2005年,“都匀毛尖”获“华茗杯”全国名优绿茶金奖;2007年,“都匀毛尖”获第七届“中茶杯”一等奖,同年,中国茶叶流通协会授予黔南都匀“中国毛尖茶都”的称号。2008年,“都匀毛尖”再获第四届“中绿杯”中国名优绿茶评比金奖。

  在贵州,“北有国酒茅台、南有都匀毛尖”是几十年来贵州最为响亮的品牌,“遵义茅台酒、都匀毛尖茶、玉屏萧笛”长期被誉为“贵州三宝”。优越的自然条件,上乘的茶叶品质和响亮的金字招牌,使都匀毛尖在中国茶文化史上牢固占据了一席之地。

  “都匀毛尖” 现有茶园20万亩,年产干茶20万担,因其良好的品质而市场紧俏、供不应求。每到茶叶采摘季节,来自祖国四面八方的茶商纷至沓来,忘情于绿水青山,流连于山间茶园,往返于茶楼茶市,或观茶、或采茶、或寻茶、或购茶、或品茶、或论茶,绘成了一道特殊的风景线。

  黔南毗邻广西,是西南地区出海大通道,华南进入西南的必经之地。拥有龙洞堡、荔波两个机场,羊里码头、罗甸码头、江界河码头三个码头正在规划建设中,境内交通主干道有贵新高速公路、黔桂铁路,省重点工程贵阳至广州高速公路和快速铁路的建设,使黔南咽喉通道的区位优势更加凸显。“贵广快速通道”形成后,黔南将融入“泛珠三角经济合作区”和“贵阳城市经济圈”,成为华南、西南地区生产生活基地、劳务输出基地、产业转移承接基地和休闲旅游基地。

  黔南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一个全新“拐点”的同时,也给黔南州带来黔茶出山的良好机遇。

  去年,贵州省委、省政府对加快全省茶产业发展作出了一系列的战略性决策和部署,出台了《关于加快茶产业发展的意见》,明确将茶产业作为全省重点发展的优势产业之一,依托“都匀毛尖”品牌,把黔茶做大做强。

  黔南州委、州政府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打造“都匀毛尖”龙头品牌、培育500万亩黔茶出山的号召,立足现有生态、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以优化茶叶品质和提高效益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以科技为支撑,以种植区域化、基地规模化、生产标准化、产品品牌化、开发系列化为主线,积极发展无性系茶园,大力推广茶叶机械,强化无公害、绿色和有机茶生产加工基地建设,培育龙头企业,实施“都匀毛尖”品牌带动战略,加大宣传推介力度,加强市场营销体系和人才科技队伍建设,努力把茶产业建成富民强州的支柱产业,让“都匀毛尖”这块金字招牌在富民强州中发挥品牌带动作用。

  到2016年,全州茶园总面积发展到100万亩,全部实现标准化生产,将贵州省黔南州打造成为中国最大的毛尖茶基地。

  各位来宾、各位朋友,黔南山青水秀、人杰地灵。做大做强“都匀毛尖”,我州各级党委、政府已经做好了准备,200多万亩的宜茶热土虚位以待。今天,我们在北京以茶为媒、以茶会友、广结茶缘。都匀毛尖为我们与外界架通了发展的桥梁,黔南封闭的山门早已打开,沉睡的群山已经苏醒,我们真诚的希望新闻界的朋友们把目光对准黔南、把镜头聚焦黔南、把页面锁定黔南,通过首都媒体的强大作用,宣传都匀毛尖,擦亮百年品牌。同时,我们真诚的欢迎国内外广大客商和朋友到黔南来休闲度假,投资兴业。

新闻评论
您的大名: (点击这里注册)

友情提醒:评论请限制在100字以内,有长篇大论欢迎到论坛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