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连道如何打国际牌

作者:陈金凤 来自:中国经济时报 时间:2007-09-21
分享到:

    “东京奥运会日本推出寿司,汉城奥运会韩国推出泡菜,毫无疑问,北京奥运会我们要推出中国茶12008年北京奥运会给各个产业带来商机,也给中国茶产业带来机遇。

  中国有两个最著名的茶叶集散地,一个是广州方村,另一个就是北京马连道。9月27日即将开幕的“2007北京马连道国际茶文化节”把如何打造京城茶街马连道国际品牌提上了日程。

  茶商云集,茶楼林立

  ——中国马连道

  虽然马连道规模不算最大,但由于地处首都北京,又相继被冠之以“京城茶叶一条街”、“中国特色商业街”等美誉,早已声名远播。各地的茶商都来这里进货,精明的供货商们也纷纷进驻这里。

  福建茶商陈娟华在天津和石家庄都有分店,四年前就考虑在北京开一个分销点的她最终选择了马连道。“最好的茶叶、最新的货物都集中在这里,进驻进来还可以给分店店铺传递一些商业信息。”

  中国虽然是茶的故乡,是茶叶种植面积最大的国家,但中国茶叶出口量却远不及印度、斯里兰卡等国家。中国的茶产业如何提高国际竞争力?除了信誉、品质、价格之外,可与国际市场接轨的茶叶交易中心也至关重要。

  而马连道作为北方最大的茶叶集散地,对中国茶商有太多吸引力。早在1950年代,这里就是北京茶叶的源头——北京市茶叶总公司的所在地。1984年国家放开茶叶营销权,陆续有一些茶商在这里落脚。茶贩们口口相传,马连道逐渐以“茶”闻名。如今的马连道已经建起10座现代化茶城,汇集了全国1200多家茶商,茶行业年交易额超过18亿元。

  乘奥运风,举文化旗

  ——世界马连道

  在连续举办了六届茶叶节后,马连道今年首次提出“国际茶文化节”的理念。由于被确定为奥运会的指定外事接待点,主办方希望抓住奥运契机,与各国茶叶界知名人士共同探讨中国茶走向世界的方略。

  “北京奥运会是千载难逢推出中国茶的好机会,马连道茶叶一条街将迎来成千上万的参观者。茶是最好的饮品,携带又方便,马连道会成为世界各地游客购物的好地方。”在日前召开的马连道价值论坛上,原中国茶叶产销集团董事长于观亭说。

  茶是商品,茶更是文化。从四千多年前的古老传说“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开始,茶就成了中华文化的典型代表。如何发掘意蕴丰富的茶文化来助力茶经济,以此提升马连道的国际形象呢?北京宣武区发改委主任王典表示,政府也正考虑对马连道的茶文化和相关创意产业进行开发和规划。

  北京成业行总经理邵念强提出,要把马连道打造成以茶文化为特色的CBD(中央商务区)。未来的马连道应建设成以茶为媒介,融合曲艺、建筑、服装等传统文化,集合旅游、休闲和商务诸多功能于一体的富有中国韵味的特色街道。未来的马连道应该像北京的后海、前门大栅栏一样成为中国向世界各国游客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集中场所。

  作为茶叶流通市场的后起之秀,马连道要实现把中国茶推向世界的使命,任重道远。首先要建立一个茶叶拍卖市场,提供一套标准化的茶叶交易制度,提高中国茶叶在国际上的整体竞争力。中国茶叶在世界市场所占份额只有6%。专家认为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中国缺少像科伦坡、加尔各答那样的茶叶拍卖市常两年以前马连道曾宣称要建造中国第一个茶叶拍卖市场,目前这一计划仍在酝酿中。

  其次要改变同质竞争,业态重复局面。由于马连道是茶商自发集聚而形成,但只是把茶单纯的当成商品来买卖,经营特色并不明显,缺少诸如茶餐厅、茶艺馆等多样经营方式。特色化和品牌化经营将是实现马连道升级换代的出路。

  再次,要发展茶叶展会经济。茶叶展会经济不仅能带动茶产业的繁荣,还能宣传马连道的品牌形象。马连道由于汇集了成千的茶商,各地的名茶,被认为是发展茶叶展会经济最好的地方。今年茶文化节上即将亮相的“北京茶宫”就为发展茶叶展会经济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宣武区副区长杜灵欣还透露,计划建立一个茶叶博物馆,把北京所有跟茶有关系的会议都吸引到马连道来。

  最近几年,马连道的茶商们不断推出“名茶战略”、“奥运助推”、“文化营销”、“品牌认证”、“统一售茶质量标准”等新理念,而政府也在坚持举办茶叶节的基础上,不断集思广益,向学界业界各方人士探讨马连道的发展之道。

新闻评论
您的大名: (点击这里注册)

友情提醒:评论请限制在100字以内,有长篇大论欢迎到论坛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