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茶叶展:中国茶业令外国专家耳目一新
2007国际茶业大会暨展览会系列报道四
联合国粮农组织政府间茶叶小组秘书长常凯松、国际茶叶委员会主席麦克·奔斯顿和各国茶协负责人与茶叶生产国和消费国的企业家、经销商以及茶艺术家、茶作家和茶工程师等200余人出席了2007国际茶业大会暨展览会。会上,部分代表介绍了自己的观点,并进行了市场分析与技术交流,同时,参观了展览会和湖南长沙茶产业。参观中,中国茶业的发展现状令外国专家耳目一新。
一直以来,大多数国家以喝红茶为主,为了快捷方便,消费者通常习惯喝袋泡茶。虽然近年来绿茶、乌龙茶逐渐受到了国际市场的关注,但展览会上丰富的中国六大茶类的茶产品实在令这些外国专家和买家吃惊。一切对他们来说都很新鲜:长长柱状的千两茶、窝头状的沱茶、蘑菇形的工艺茶,仅绿茶就有条形的、扁片状的、珠状的,五花八门。看惯了工业化的红碎茶的他们,手工制茶对他们来说如艺术品一般,他们不仅细看慢品,也像中国茶商那样去闻。他们有着同一个感觉,就是不虚此行。
印度罗禅茶叶公司总经理罗禅先生说:“中国茶OK!印度虽是产茶国,有大吉岭等名茶,但中国茶与印度茶很不同,我要带些中国茶回去,让印度人尝尝。这次来中国收获非常大,我不仅更多地了解了中国,而且了解了世界。同来的30个国家的代表,使我有机会广泛地接触各国客商,不但对各国市场的需求有了进一步了解,同时了解了我们产品的受欢迎程度,寻找到了一些合作伙伴,今后我要把更多的印度红茶带到中国来。过去因为语言的障碍,很少来中国,这次大会采用同声传译使交流变得容易,让我对中国的企业、市场、产品有了整体认识,今后我会常来的。”
俄罗斯茶与咖啡协会总裁拉马兹·昌图里亚说:“俄罗斯是茶叶的消费大国,多数人习惯喝红茶,虽然普京总统喜欢喝绿茶带动了部分绿茶消费,但习惯毕竟是习惯,就像中国南方人喜欢吃米、北方人喜欢吃面一样难改变。不过随着绿茶有益健康科学试验结论的公布,人们逐渐认识到绿茶的重要性,正改变着过去的习惯,但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我们协会正在做这方面的工作:推广绿茶,推广中国茶,我这次带来了30人的采购团就是一个证明。”
美国茶叶协会主席约瑟夫·希姆莱尼则表示中国的特种茶在美国很有市场潜力,特种茶在美国很受重视,对特种茶的研究,美国不仅有专门的顾问,而且有专门的特种茶研究中心,有在这个中心注册的茶叶专家,美国市场是目前世界上少有的茶叶销售量正在增长的市场,中国茶企应该努力抓住这个商机。
日本寺田制作所是一家茶叶加工流水线制造企业,他们带着绿茶精制生产线的工作流程展示板参加了本次茶业大会。海外参事影山淳先生详细介绍了流水线的工作过程并告诉记者:“我们的这套流水线,长沙的一家茶叶企业已经引进并已投产。”在随后的茶产业参观中,记者在湖南湘丰茶厂看到了这条生产线,全自动化,从鲜叶投入到成品出厂全部由电脑控制,确实非常先进。
美国、英国都是茶叶消费国,不存在种茶制茶问题,但存在茶叶进口之后拼配、分装、包装等问题。在湖南猴王茶业有限公司,国际茶叶委员会主席麦克·奔斯顿等人在进口的全自动茶叶拼配、称量、包装生产流水线旁停留了许久,仔细观看了封箱过程。随着传送带的运行,装入茶叶的纸箱一步步在机械手的控制下折边、封钉、转向、捆扎尼龙带,全过程非常科学,大家连连称赞。在此,他们感觉到了中国茶产业与世界的同步。
这些外国嘉宾最感兴趣的还是茶的样品,无论是在展馆还是在湖南省茶业有限公司和湖南登凯贸易有限公司的茶样展示厅里,他们都又是拍照又是询问。英国茶叶委员会主席威廉·高曼看到一款球形工艺茶和其在玻璃杯中泡开后绽放着的花朵,十分惊奇,详细了解了其原料组成和制作工艺,听一位女技术人员讲解后他幽默地说:“这里面包含着许多美丽的故事。”
对于这次来中国参加茶业大会及展览会,无论出于什么目的,是进行技术交流,还是准备进货还是来寻找市场,大家都非常满意。国际茶叶委员会主席麦克·奔斯顿的夫人琳达对记者说:“这次来中国太令人感动了,给我留下太多值得记忆的东西,看到这么多奇妙的茶品和美丽的茶园,受到这样热情的接待,我都有点儿舍不得离开中国了,离开中国我会流泪的。”
这次大会有一个新的突破:由于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等主办单位准备工作做得非常充分,中国知名茶企集体亮相展览会并带来了丰富的上档次的产品,加上看到了规划整齐的茶园、干净清洁的厂房和先进的茶叶生产线,外国买家们对中国的茶产业增强了信心。过去一谈茶叶出口的欧盟标准,特别是日本的肯定列表制度,一些中国企业总感觉是一种绿色壁垒,过于苛刻。这次大会,通过彼此交流信息和对话讨论,中外茶人在很多问题上达成了共识。共同发表了《全球茶产业宣言》,强调了保证茶叶质量的重要性,承诺致力于制订全球认可的茶叶国际标准,推动采用国际认可的HACCP体系来保障茶产品质量。
同时,一些外国专家还把茶叶出口的关键要素和环节告知中国茶企,就中国茶企如何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培育优良品牌等进行了坦诚的交流。目前中国一些企业已经能够实现这些茶叶出口要素,更多的企业正在努力去实现、去达标。此外,包括日本、欧盟在内的一些买家愿意点对点帮助中国企业实现这些要素,与中国茶企共同创造出口环境,这对中国茶走向国际市场无疑是一个利好消息,这也是本届国际茶业大会的成功所在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