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现代农业 安吉农业阔步迈入“品牌时代”

作者:黄刚 王小燕 来自:浙江在线 时间:2007-06-29
分享到:

    自从注册了“岙里岙”商标后,安吉大雾山茶场的市场份额越做越大,生意越来越红火。茶场老板陈锁无不感慨地说:“发展现代农业离不开品牌支撑,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必须走品牌化道路”。陈锁的这番话语,也正是当前安吉农业发展的真实写照。

  安吉“七山一水二分田”,具有独特的农业资源优势。但大多数农户品牌意识淡薄,靠山吃山、单纯卖产品的传统经营方式使得农产品卖价不高,甚至一度出现“三官杨梅滞销”、“开心茄子伤心梨”、“高山蔬菜增产却减收”等系列农产品卖难现象,使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受到挫伤,极大地影响了农民依靠种养植发展致富的热情。安吉工商局审时度势,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依托职能,多管齐下,做好三篇“文章”,强势推进农业品牌建设,引领传统农业向品牌农业发展。

  谋“篇”布“局”。即制定品牌培育规划,在多次深入全县种养基地和农户中开展调研后,向当地政府提交了《实施商标品牌战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调研报告,把培育农产品商标,引导农民发展品牌农业,作为当前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提出并制定了以白茶为主导,笋竹、畜禽和种子种苗同步发展的商标培育规划,引起县领导高度重视和肯定。

  灌“肠”洗“脑”。即灌输品牌发展理念,连年开展品牌宣传,在当地主要新闻单位重要版面(时段)刊播专题(栏),大张旗鼓地宣传商标注册的涵义和功能,普及商标基本知识;连年开展品牌讲座,邀请省内经济院校教授或省、市系统专家讲授注册商标和著名商标创建的现实重要性;连年开展品牌推介,组织干部进村入户上门发动,因地制宜开展个性化指导,并邀请中介机构对有意向的农户现场代理商标申报,将商标注册申报的“远距离”变成了“零距离”。去年在皈山乡开展的品牌推介活动中,仅两天时间就引导当地茶农申报注册商标36件。通过一系列密集型社会氛围的强势营造,促进了全县上下对品牌理念从淡薄走向觉醒。

  以“点”带“面”。即按照品牌建设规划,紧紧抓住当地农业主导产业这个“点”,精心指导安吉县茶叶站实施《“安吉白茶”商标品牌年度推进计划》,专门策划、专人负责、专一运作,力求通过“点”的到位,实现“面”的突破。2001年下半年,“安吉白茶”成功地被国家商标局核准注册为全国首个茶叶类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002年又被认定为浙江省著名商标。创牌成功后,安吉白茶的特色品牌效应风声鹤唳。据统计,近四年,安吉白茶产量从13.5吨增加到260吨,产值从1900万元增加到3.2亿元,四年间安吉白茶产量和产值分别增长18.3倍和15.8倍。

  “安吉白茶”已成为全省农业品牌建设的样板。“安吉白茶”品牌的“顶天立地”,也催生了当地其他农业品牌的“铺天盖地”,产生了农业品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竞相怒放格局。据统计,截止去年底,安吉县农产品注册商标增至153件,其中茶叶类65件,以竹、笋类为主的61件,去年又有66件纯农产品商标被国家商标局受理,今年新申报的农产品商标又达200余件。当前安吉低收益粗制农产品已逐步退出市场,“竹乡寿康”鸡、“乡浓”牌土鸡蛋等品牌农产品在上海、杭州等大城市的超市供不应求,安吉农业正阔步迈入“品牌时代”。

新闻评论
您的大名: (点击这里注册)

友情提醒:评论请限制在100字以内,有长篇大论欢迎到论坛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