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茶重叩英国之门 华商领袖做“茶大使”
“立顿红茶”行销全球,如今在中国消费市场占有很大份额,中国茶能否走入英国市场呢?日前,中国土畜产进出口总公司常务副总裁兼中国茶叶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朱福堂、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组委会执行副主任王彤,与英国华商联合会会长、中华集团主席陈晓轩先生在中土畜大厦亲切会面。随后,王彤副主任与陈晓轩先生就在英国推广中国茶文化、开拓中国名茶市场的可行性进行了深入探讨。
王彤先生首先回顾了近百年来中英茶叶贸易往来的历史,介绍了中国茶产业的现状、对英贸易情况和北京国际茶叶博览会的情况,展望了新世纪中英茶文化交流和中国名茶在英国推广前景。他说,中英茶文化及贸易交流源远流长,中国茶文化底蕴深厚。就茶叶的生产制作而言,西方的工业化、标准化、精确化与中国的个性化、多元化及丰富的品种各具特色,优势互补。就市场而言,据展会情况和近年来茶叶出口情况来看,除了大宗的中低档原料茶外,要与国际贸易中食品安全标准接轨,中国名茶是个突破口。他强调,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在北京连续举办了三年,今年进入第四届,目的就是搭建全球经济平台,打造世界茶文化之窗,促进茶叶科技、文化、经济互动。在中低端市场打开销路的同时,进一步扩大中国茶文化在英国社会的影响力,使中国名茶走上英国的高端市场是发展方向。
陈晓轩先生认为,英国人素有饮茶之风,茶饮市场很大。虽然中国与英国同为饮茶大国,但具有不同的茶文化和饮茶风格,英国盛行“下午茶”,并且在任何场合无论多么高级或者多么平常,王公贵族也好、平民百姓也好,喝的都是同一种机制的袋泡红茶。不过,随着近年来英美有关科研机构对绿茶中的儿茶素、茶多酚等的药用功能的研究,手工制绿茶被人们重新认识,饮茶健康、抗病的理念又为消费市场拓宽了领域。据亲自在英国经营10多年中草药、形成上百家连锁机构规模的经历,他认为在英国推广中国茶叶是很有潜力的。不久前,在爱尔兰市场投放了一批普洱茶,那里的人很踊跃,他们的饮茶习惯与英国人是相通的。陈先生说,现在已有绿茶、花茶、乌龙茶进入了英国市场,虽然量不多,但英国本土人还是接受的。加上现在进入英国的华人高学历的“白领”增多,成分在逐渐改变,喝茶口感也从过去广东潮汕等地及香港老华侨的浓酽转向对品质、口感的追求。他们的进入,对英国及欧洲本土消费者,也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把中国的饮茶文化介绍到英国,让英国人体会中国茶文化及不同类型的茶叶品种的魅力需要一个过程,拓展英国消费市场需要中英商界更多的接触和交流。王彤介绍说,从第二届茶博会起,茶博会组委会组织了17人专家团暨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组委会名茶评审专家委员会。专家团成员有:陈宗懋、骆少君、沈培和、施兆鹏、龚淑英、方世辉、沈红、刘勤进、刘新、牟应书、黄继仁、陈金水、周斌星、毛祖法、郭雅玲、陈天霓、顾稚蕾,囊括了国内科研、教学、种植、生产、检验等茶界一流专家,由他们对送选茶样进行专业评审,确保了评出的中国名茶的公正性和权威性。第四届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将于今年10月14日-17日召开,4月初启动评审工作。王彤高兴地以茶博会组委会的名义邀请陈晓轩先生担纲“中国茶文化民间传播英国形象大使”,希望能将评出的中国名茶带到英国去,带给英国王室,并作为中国茶文化的友好使者,启动中国茶文化在英国的推广活动。陈晓轩先生愉快地接受了这一邀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