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共同市场 兴两岸茶业
【策划人语】
首届海峡两岸茶博会已经圆满闭幕。安溪尽展风采,不仅收获掌声,更收获美丽悬念。这个悬念就是,专家建议兴建闽台茶叶共同市场,而建议既出,不少人便把目光锁定在安溪。
哪位专家提的建议,为什么提这个建议;共同市场打算如何运作,对两岸茶业的共同发展有什么意义作用;认为共同市场选址安溪合适,有具体依据?
本期特别报道,将系统回答这些问题,为读者展开这个悬念。
▲央视《乡村大世界》栏目来到中国茶都广场举办联欢活动
教授激情提建议
18日上午,首届海峡两岸茶博会论坛在安溪举行。在7位受邀进行大会讲演的专家学者中,杨江帆教授的激情演讲引人注目。
杨江帆教授是福建农林大学党委副书记、知名教授。他演讲的论文题目是:以“海西”战略带动闽台茶叶共同市场建设。
据了解,杨江帆教授涉猎的农业科研范围较广,对茶经济对福建茶业的研究颇有建树,对茶与健康的研究跨越多学科多门类,是我省乃至全国茶学研究界的知名专家。
讲演报告中,杨教授从“海西”建设的战略大局出发,明确提出兴建闽台茶叶共同市场的建议,受到与会各级领导、专家、学者的共同瞩目。据悉,杨教授的论文,已收入本次论坛文集结集发行。
茶经济要有茶市场
杨江帆教授的建议,源自他对海峡两岸茶经济区的构想。他在讲演中说,构建两岸茶经济区,离不开构建两岸茶叶共同市场。
他指出,两岸茶经济区是两岸合作交流的重要内容之一,是落实建设“海西”战略的又一新的经济平台。这个经济区以引导和聚集乌龙茶生活要素为突破口,以开展产业合作为抓手,而载体之一离不开构建共同市场这一终端。
杨教授设想,有了这样一个共同市场,中国茶业经济版图就将多一个充满活力与竞争力的版块,藉此闽茶可以大有作为,台湾茶叶也可以找到用武之地。
据介绍,杨教授最近随安溪铁观音神州行·西部行,到祖国西部考察茶市和茶经济问题。他在相关场合的讲演中,也多次就构建海峡两岸茶经济区,以及适时兴建两岸茶叶共同市场等,发表重要见解。这次在茶博会论坛建议兴建两岸茶叶共同市场,可以说是他长期考察潜心研究,水到渠成的结果。
共同市场是双赢市场
建设共同市场,涉及许许多多运作细节,市场本身也需要不断培育。杨教授认为,尽管从建议、动议、实施到产生作用,要有一段时间,但是可以预见的是,这个共同市场将是双赢的市场。
他谈到,这个共同市场不仅仅卖茶叶,茶叶生产加工、销售的各环节要素,包括茶业发展的资本市场、茶文化产业化等等,都可以在这个市场聚集和培育,茶科技茶研发机构也可以进入,找到孵化对象。
他说,两岸茶业有广泛的合作空间,有广阔的市场前景,面向两岸市场,面向国际市场,其结果必然是1+1>2,其结果必然是双赢。
安溪条件较适合
杨教授虽然没在演讲中,提到共同市场应当设在哪里,但他的演讲建议却在安溪茶商茶农中引起反响。此间受访对象多数认为,共同市场建在安溪比较适宜。
安溪县政协委员、安溪县茶叶协会副会长高金典先生认为,就目前状况看,安溪事实上已具两岸茶叶共同市场雏形。他介绍,目前台湾茶农在安溪已有10多个茶叶基地,安溪中国茶都也有10多个台湾茶商,他们与安溪茶业早已走向融合,成为一体。
记者从安溪县农茶局了解到,目前安溪乌龙茶有26个种类,台湾有25种,后者品种同是安溪茶品种。近一二十年来,安溪与台湾的茶业交流更是持续不断,不少台商台农在安溪试种台湾乌龙茶,而安溪也引种台湾茶,品种有软枝乌龙、翠玉、金萱等,两地合作十分愉快。
最重要的是茶同根,文化同源。安溪中国茶都党委副书记林水亚先生说,台湾茶是200年前从安溪引种过去的,在安溪建设两岸茶叶共同市场,各方面条件都好。
他还说,安溪目前正在筹划建设“北部湾铁观音茶文化博览园”,规划面积达15平方公里,如果这个共同市场落户这里,可以说是顺风顺水,最宜不过。
据悉,论坛会上主张建设两岸乌龙茶经济区的,还有杨教授的同事,福建农林大学茶业科技与经济研究所专家陈潜先生。
□相关新闻
数字看茶业
记者从17日召开的首届海峡两岸茶博会上了解到,茶叶虽然对人对社会对文化发展作用特殊,但是我国目前茶产业状况,却仍然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未来在“和谐健康新生活”茶叶新理念引领下,将展现广阔发展空间。
据悉有一组数据,可以从中看出我国茶叶发展的现状。一、茶树良种普及率只有19%;二、茶叶平均单产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三、茶叶深加工产品只占茶叶成品约3%。
茶市强不强 就看电子与物流
本报讯 全国一批茶市的新动作,勾勒出未来中国茶市做大做强的两个新趋势。
这些新动作概括起来就是市场电子化和茶叶运输物流化。这是记者18日在安溪举行的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一届三次会议上了解到的。
在茶市电子化建设方面,安溪中国茶都走在全国同行前列。电子结算、闭路监控、交易信息采集发布、网上交易、茶都网站一体化等电子化建设,已经大显身手。
紧随其后的是广西的“横县茉莉网”、北京即将开通的“马连道茶业信息网”等。
会议透露,现代物流正酝酿茶市变革,所具备的功能早已远远超出运输的功能,取而代之的是交易、结算、价格、配送、质检、进出口代理、展示以及生活服务等。
在这方面,三峡国际茶城,兼有休闲、旅游功能;安溪中国茶都、北京马连道茶城,建起茶叶质量检测中心,则突出检测功能。
另外,“三绿工程”成为茶市建设新范本,安溪中国茶都、北京京闽茶城、杭州西湖茶叶市场、郑州茶叶批发市场、安徽江南第一茶市等10多个茶叶专业市场,已经或正在申报绿色市场认证。
有关人士认为,今后茶市比拼强比拼壮,主要就是比拼电子化应用和物流系统建设,以及物流功能拓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