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内外专家研讨 助推两岸茶业发展
在昨日举行的海峡两岸“生态健康和谐”茶业论坛上,来自海峡两岸和海内外茶业界的50多位专家学者展开了热烈的探讨与交流,茶与健康、两岸茶缘、茶与和谐、闽茶发展、茶与科技等五大主题成了论坛研讨的焦点。
[茶与健康]茶叶保健作用世界公认
■陈宗懋(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大量的研究和临床应用证明茶叶对人体具有生理调节功能。最令人关心的是茶叶的抗癌效果,通过近五年来在茶叶抗癌方面的研究,可以认为茶叶确实具有防癌和一定的治疗效果。可以预期,茶叶中的有效成分作为一种“药物”在医学中的应用已为期不远。
■区少梅(台湾“中台科技大学”食品科学系)
近年来,通过对以富含γ-胺基丁酸(γ-aminobutyricacid,GABA)著称的佳叶龙茶(GABAtea)进行实验的证明,GABA对人的身体非常重要。目前,台湾已能成功地产制高GABA含量且好喝的佳叶龙茶。
■林郑和(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张涛(福建农林大学生命科学院)
作为天然的三大无酒精饮料之一,茶叶的保健作用已为世界所公认,成为21世纪的理想保健饮料。利用现代生物、医药、食品加工、分离纯化等技术开发茶叶产品及保健制品,将使茶叶这一古老的传统产业焕发出新的活力。
[两岸茶缘]溯源:闽台乌龙茶同源同根
■陈荣冰(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传说清朝咸丰年间,台湾鹿骨乡有个叫林凤池的秀才到福州省城考举。返乡时,他带了36株原产于建瓯的矮脚乌龙茶苗种在冻顶山,从此在当地推广种植。该茶经光绪皇帝品尝后赐称“冻顶茶”。由此,台湾冻顶乌龙茶驰名海内外。
台湾茶区现有栽培的茶树品种,有70余个地产品种均由福建省等茶区引入。清光绪年间,又从安溪引入铁观音茶苗,相传为木栅铁观音的起源。闽台茶种可谓同根同源。
交往:实现海峡两岸优势互补
■管曦(福建农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福建是台湾茶叶生产对外转移的最佳选择。台湾茶业不仅可以充分利用福建丰富的茶园、劳动力进行茶业投资,还可以进行品种培育实验,推动双方茶产业升级。两地茶叶产品结构存在互补性,即福建对高档乌龙茶的需求和台湾对中低档乌龙茶的需求,通过相互开拓和开发市场,可以扩大两地消费群体,带动茶产业发展。
展望:打造两岸乌龙茶经济区
■陈潜(福建农林大学茶业科技与经济研究所)杨江帆(福建农林大学茶业科技与经济研究所)
构建海峡两岸乌龙茶经济区,可以两岸乌龙茶茶缘为动力,以构建两岸乌龙茶合作协调机制为平台,开展次区域乌龙茶产业协作为步骤,引导乌龙茶生产要素向经济区集聚为突破,将海峡两岸乌龙茶经济区建设成中国茶业经济版图内最具活力与竞争力的区域。
[茶与和谐]茶是对话交流最好的中介
■程启坤(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副会长)
和谐社会的建立,要有一种和谐的环境与氛围。2002年在马来西亚吉隆坡举行的第七届国际茶文化研讨会上,马来西亚首相马哈迪尔在献词中说:“如果有什么东西可以促进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话,那便是茶。茶味香馥甘醇,意境悠远,象征中庸和平。在今天这个文明与文明互动的世界里,人类需要对话交流,茶是对话交流最好的中介。”
茶与和谐属性将发挥重要作用
■郑乃辉(福建省茶叶科学技术研究所)郑立盛(福建省建瓯市建州茶业研究所)
茶叶始终是我国历史上作为团结边疆人民,巩固政权、稳定边疆社会秩序的重要物资。此外还有茶与精神生活的和谐性。茶文化注重协调人与人的相互关系,提倡对人尊重、友好相处、团结互助。
茶与和谐是中华茶文化传统的魅力所在,它的和谐属性将在社会发展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闽茶发展]人文内涵:四大精神成就闽茶商
■高水练(福建农林大学茶业科技与经济研究所)杨江帆(福建农林大学茶业科技与经济研究所)
福建茶业与福建茶叶商人的四大精神特质密不可分。“情胜茶贸”使客户不仅能品尝到茶叶的色、香、味、形,还能品味到生活的清纯与温馨和博大精深的茶文化;“精勤求质”即聪明能干、勤劳勇敢,同时又善于创新,不断追求品质上乘和适销对路。“勇闯四海”,当今的福建茶商继承和发扬了海洋精神,有着很强的市场意识,在市场竞争的夹缝中求得生存、扩大发展。“群峰共秀”提倡互帮互惠,靠群起优势共济江山。这些年来,正是同行之间的合作和互助使福建许多企业的规模迅速扩张。
优势产业:闽茶期待新一轮创新发展
■叶秋萍(漳州天福茶学院)连志庆(漳州大闽食品有限公司)刘江平(漳州天福茶学院)
今后,应该依靠科技进步,加快建设无公害茶园,保护茶园生态环境,改进茶叶生产加工设备,提高茶叶卫生质量,实行“公司加农户”和扶植种植大户的形式,加快产品标准化和卫生监控体系建设。要扩大生产经营规模,促进茶产业的标准化、规模化生产,做大龙头企业,创立大品牌和名牌,积极参与国内国际竞争。要以市场为导向,因地制宜地调整优化茶树品种结构,选择品种要考虑茶类适制性和不同春茶开采期的适当搭配。在乌龙茶区可以引进一些高香优质的新品种,以此适应市场多变的多元化需求。
[茶与科技]生态茶园有助可持续发展
■林郑和(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建设生态茶园,必须在施肥、有害生物综合治理等技术上下功夫,从而促进生态茶园的生态良性循环。根据可持续发展理论,建设有特色的生态茶园,是促进我省茶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是关系到我省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人民安居乐业的大事,同时也是提高我省茶业综合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做强福建茶叶品牌
■沈添土(安溪县西坪镇政府)
要做好从传统加工业向现代食品加工业转化的观念的转变。鼓励茶叶企业导入现代的生产管理体系,实现从传统的农产品加工业向现代的食品加工业转变,适应新的市场发展趋势。加大基地建设力度,从源头抓质量。加快生态茶园建设,真正实现青山绿水出好茶,在改变小环境的同时改变大环境,实现福建茶业的可持续发展。推广标准化的精制茶,建立茶叶拍卖市场。此外,应把QS认证与其他认证工作结合起来,提升福建茶的竞争力。做好原产地地域保护和证明商标的申请工作。鼓励企业积极创造条件,申报福建省著名商标、中国驰名商标,把茶叶大省打造为中国茶叶强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