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溪打造中国大茶都

作者: 来自:中共安溪县委宣传部 时间:2007-11-17
分享到:

    “能以一叶之轻,牵众生之口者,唯茶是也”。千百年来,安溪铁观音犹如天赐的神树,演绎了一个又一个传奇和创举。如今的安溪,已经和铁观音的名字紧紧联系在一起,一个“铁观音王国”正在迅速崛起。
 
  2006年,安溪创下县级茶园总面积、茶叶总产量、茶叶总产值、受益人口、茶农平均收入、茶产业配套程度等多项全国茶界第一,“安溪铁观音”荣获全国茶叶界首枚“中国驰名商标”,成为惠及万民的生命之树、幸福之源。放眼今日安溪,感受今日安溪,人们已领略到铁观音经济给安溪带来的极大魅力和神奇力量。安溪县,已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大茶都。

  和谐之饮:创造健康新生活

  “福建安溪县提出''安溪铁观音·和谐健康新生活''这一理念是全国茶业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时代强音、先人之声,对全国茶业解决提升发展层面问题,有普遍的借鉴意义和指导作用。”2006年,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农科院茶研所所长、中国茶叶学会理事长陈宗懋,高度评价安溪兴茶新理念。

  历经千年积累,特别是近20多年来的拓展、整合、改造和提升,茶业已成为安溪最重要的民生产业和主导产业,有十多项全国产茶县第一的奇迹在这里诞生。

  安溪创造了全国茶业的奇迹,然而,接踵而来的是日益严峻的产业新形势挑战:进入“十一五”,各地茶产业竞相发展、相互冲击。科学应对这种挑战和冲击,要求安溪茶业不管是量的扩张、质的提高,还是市场的拓展、品牌的保护等方面,都必须有一个全面的提升和突破。

  安溪县委、县政府敏锐觉察到,要不断发展壮大茶业这一事关安溪千家万户的民生产业,必须以全球的战略眼光,从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出发,对新世纪安溪茶产业发展进行全新思考和审视。经过对千年安溪茶叶发展史,特别是对改革开放20多年来安溪茶业迅速成长壮大的历程,进行认真回顾和科学分析后,安溪作出了顺应当今世界民生潮流的重大抉择。

  2006年8月,安溪县委书记尤猛军代表县委、县政府,立足新站位、新高度,提出“安溪铁观音·和谐健康新生活”的兴茶理念,并以此作为引导该县茶业新一轮发展的旗帜和方向。

  由此引发的,是各地茶业界的巨大反响和回应。全县上下,省内省外茶业界、茶科研界、茶文化教育界,纷纷对这一全新理念展开广泛讨论。一大批专家、学者和著名老茶人,北京、广州、深圳、汕头、长沙、济南、西安等地茶叶经营者,全国各地安溪铁观音爱好者、消费者,或发表谈话,或畅谈感想,一致盛赞其科学、求是和前瞻。在2006年11月举办的“中华茶文化安溪铁观音和谐健康高峰论坛”上,在此后的“安溪铁观音神州行”中部行、东北行和西部行活动中,“安溪铁观音·和谐健康新生活”兴茶新理念更是在大江南北引起广泛瞩目。

  紧随而来的,是安溪茶业贯彻新理念而深入实施的五大工程:为保护安溪茶叶特有的生态环境,全面推进生态茶园建设而发起的生态工程;为建设高素质的涉茶人员队伍,提高涉茶人员的综合素质而发起的素质工程;为突出宣传安溪铁观音的养生养性、健康保健特殊功效,凸显安溪铁观音的核心价值和社会功能而发起的健康工程;为推动铁观音茶文化与铁观音茶经济的融合而发起的文化工程;为做好安溪铁观音品牌的保护与发展工作,规范茶叶市场秩序而发起的品牌工程。

  神州之旅:华夏大地传茶情

  “安溪铁观音神州行”是近年来安溪县旨在展示安溪茶叶品牌形象,交流弘扬中华茶文化,涉足我国主要茶叶销售区域城市,开展的一次大型媒体联合互动考察交流采风活动。

  2005年6月、11月,2006年11月以及2007年6月、10月,该县先后组织涉茶部门有关人士和新华社、人民日报、中新社等中央、省、市10多家媒体的特派记者,联合组成考察交流采风团,举行“安溪铁观音神州行”南线行、北线行、中部行、东北行、西部行活动,分别对汕头、广州、深圳、长沙、北京、济南、西安、成都、武汉、上海、沈阳、长春、哈尔滨、乌鲁木齐、兰州、昆明等16个安溪铁观音主销城市进行考察交流采风,举办不同主题的茶事宣传活动,被社会各界誉为“创新之旅”、“成功之旅”、“难忘之旅”、“执政为民之旅”,是“安溪茶事活动的新长征”。

  2005年6月10日至18日,“安溪铁观音神州行”南部行活动率先举行,先后对汕头、广州、深圳、长沙4个安溪铁观音主销城市进行宣传采访。针对汕头、广州、深圳、长沙形成安溪铁观音茶市的不同特点,开展汕头“访商”、广州“论道”、深圳“品茗”、长沙“造势”等考察交流采风主题活动。

  同年11月7日至17日,“安溪铁观音神州行”北线行再次起程,先后在北京、济南、西安3个城市,采取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媒体推动、消费者参与的复合形式,开展以展示、交流中华茶文化风采为主线,以宣传、保护安溪铁观音茶叶品牌为重点的对外宣传活动,实现政府与媒体、市场与企业、茶商与消费者的良性互动。针对北京、济南、西安形成安溪铁观音茶市的不同特点,开展北京“谢知音”、济南“结新朋”、西安“传雅韵”等考察交流采风活动。

  继2005年成功举办“安溪铁观音神州行”南线行和北线行活动后,“安溪铁观音神州行”中部行于2006年11月14日拉开帷幕,先后在成都、武汉、上海三个城市举行主题宣传活动。“安溪铁观音神州行”中部行定位为“安溪铁观音和谐健康”宣传活动,直接面对大众,服务安溪铁观音消费者,除了介绍安溪茶产业发展情况、组织记者茶市采风、市场调查调研、成立安溪县茶叶协会三地分会、展示安溪茶歌茶艺等保留内容,还举行媒体互动、茶商联动和消费者参与活动。针对成都、武汉、上海形成安溪铁观音茶市的不同特点,确定成都“会茶人”、武汉“传茶情”、上海“结茶缘”的活动主题。

  今年6月20日至30日,安溪县又先后在沈阳、长春、哈尔滨三个城市举行“安溪铁观音神州行”东北行活动,开展沈阳“品茶香”、长春“说茶事”、冰城“论茶韵”主题宣传活动。10月23日至11月2日,先后在乌鲁木齐、兰州、昆明三个城市举办“安溪铁观音神州行”西部行系列对外宣传活动,开展乌鲁木齐“天山好水品佳茗”、兰州“母亲河畔话国饮”、昆明“七彩春城叙茶合”活动,从而完成对我国目前主要茶叶销售区域城市的考察采风。

  生态之韵:绿色经济显魅力

  “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在安溪茶业盛名之下,有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是,“铁观音热”出现后,不少安溪茶农盲目追求茶园量的扩张,大量盲目开垦、滥用化肥,造成水土流失,导致土壤里有机质缺乏,微量元素不平衡,益虫被杀等问题日益突出。在生态环境保护倍受关注,消费者对健康卫生的优质茶叶需求日益增长的今天,引导、促进安溪茶产业适应时代进步的要求,科学发展绿色生态农业成为安溪茶业延续发展的当务之急。

  “根本出路在于建设生态茶园。”安溪县主要领导思路十分明确。一个生态平衡的环境,一片富含微量元素和有机质的土壤,再配合适宜的气候,才能构成优质茶树生长的基本因素。而生态茶园就是让茶树回归到原始天然的生长状态。一位业界资深人士说。

  2005年,一份以“5年建成20万亩”为总目标的全县生态茶园建设规划,正式摆上安溪茶业主管部门工作日程。从提出“茶-林-绿肥”的建设基本模式和分步实施的工作方案,到全面开展生态茶园建设宣传,调动广大茶农参与生态茶园建设,及至依据全县不同地区种植的树种指导定购幼苗,组织乡村干部深入乡村、田头现场示范,安溪生态茶园建设的热潮迅速席卷全县。

  仅2006年,就出动宣传车100多部次,分发《安溪县生态茶园建设宣传提纲》10万份,印发安溪农业专栏5期10000份,接待咨询服务近百件,实际建设生态茶园35882亩,其中有21个乡镇建成示范片7211亩;种树366400株,存活率52.7%%;梯壁留草、种草16797亩;种植绿肥480亩;建设蓄水池7724平方米。

  如果说2005年开始实施的生态茶园建设,只是对茶叶生长环境的改造、生长条件的改善,那么2006年安溪县发起的“茶业万人培训工程”,则是该县千年茶叶发展史上第一次特大规模的茶业人员培训。对于这项工程,安溪县委书记尤猛军曾有过形象的比喻:“我们搞‘神州行’,叫做‘树形象’;搞‘万人培训’,叫做‘练内功’。‘树形象’以后,还要‘练内功’,‘练内功’还要‘树形象’。这一外一内、一表一里,相得益彰,我们安溪茶业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如此全面的培训内容和众多的培训对象,使安溪几乎所有涉茶人员,都能对茶树栽培、茶叶初加工、茶叶精加工、茶叶营销、茶叶宣传等方面有所了解。”负责牵头组织培训的安溪县农茶局主要领导表示。

  品牌之道:茶叶王国赢桂冠

  改革开放以来,安溪县率先在全国产茶县中把民间传统的茶王赛与茶歌茶舞、茶艺表演、茶叶展销、茶王拍卖、茶文化旅游等活动紧密结合,以茶文化宣传促进茶叶市场销售,使茶叶质量品牌化。

  从1988年的安溪乌龙茶“铁观音”杯全国征歌大奖赛开始,该县先后到泉州、厦门、福州、广州、上海、北京、香港、澳门等地举办“茶王赛”。2000年以来,该县连续成功举办“中国茶都(安溪)茶文化旅游节暨首届安溪铁观音乌龙茶节”、“海峡两岸茶文化交流会”、“首届和第二届中华茶产业国际合作高峰会”和“中华茶文化安溪铁观音和谐健康高峰论坛”,在宣传推介安溪、塑造侨乡新形象的同时,促进了茶叶销售市场的拓展,有效地提高了安溪铁观音名茶的知名度。

  同时,该县加大申报“中国驰名商标”和“福建省著名商标”的工作力度,引导企业开展ISO9000质量体系、ISO14000环保体系、HACCP食品安全保证体系认证,打造了一批在质量上信得过、在市场上打得响的茶叶品牌。

  从1998年8月“安溪铁观音”向国家工商总局申请注册起,历经7年多的磨练与成长,2005年12月29日,“安溪铁观音”证明商标被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正式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摘下了中国商标王国里的第一顶桂冠,这也是全国证明商标中第一个涉茶驰名商标。

  安溪铁观音的品牌发展,有效带动了国内外茶叶市场的拓展。2005年6月底,“安溪铁观音”作为中国地理标志产品的惟一代表参加在意大利帕尔玛举行的“全球地理标志保护研讨会”;2005年11月,“安溪铁观音”再次作为中国地理标志产品的惟一代表,在“战略性利用商标促进经济暨农村发展国际研讨会”上作主题发言。第99届广交会期间,在外商最喜欢的中国品牌评选中,安溪铁观音名列第三,并成为外商最喜欢的惟一中国农产品品牌。2006年10月16日至20日,安溪铁观音作为福建省惟一的特色农产品,参加在北京举行的第四届中国国际农交会。2007年6月26日-29日,应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和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邀请,安溪铁观音地理标志参加北京世界地理标志大会,以其特有的香韵和独具魅力的茶文化深深吸引了与会嘉宾。

  安溪茶产业的快速发展,带动包装印刷、机械制造、交通运输、餐饮旅馆、房地产、茶文化旅游等行业的发展,形成“一业兴、百业旺”的可喜局面。

  “安溪铁观音”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注册和使用,极大地推动了安溪全县经济的发展,茶叶已经成为安溪农民致富增收的法宝。2006年,安溪农民人均纯收入5781元,其中茶叶收入3100元,占53.6%%。

  市场之策:内建外拓巧运作

  占领市场是产业经营的命脉,农产品顺畅及时地进入市场成为商品并实现其价值是农业产业化的关键环节之一。安溪县做足茶文章,积极拓宽安溪茶叶的销售渠道。

  1999年3月,为真正发挥茶乡的特色经济优势,安溪县委、县政府引领全国产茶县之先,决定兴建中国茶都———安溪全国茶叶批发市场。靠着3万元的启动资金,通过市场运作,采取“预售商铺、先借后还、滚动发展”的办法,只用不到300天的时间,就建起一座总建筑面积4.5万平方米的中国茶都市场首期工程,创下了政府投资少、建设速度快、工程质量优等多项奇迹。如今,中国茶都市场已有三期工程,占地250亩,建筑面积18万平方米,是我国目前规模最大、投资最多、品位最高、功能配套最齐全、风格独特考究集茶业贸易、信息、茶文化、旅游、科研为一体的茶业新都市。

  2001年2.7亿元,2002年4.62亿元,2003年5.2亿元,2004年8亿元,2005年10.26亿元,2006年12亿元……这是中国茶都———安溪全国茶叶批发市场开业以来连年攀升的交易额,预计今年将突破15亿元。2001年,中国茶都被国家农业部批准为“定点市场”,2002年被评为“泉州市诚信市场”,2003年被省农业厅评为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004年被中国茶叶流通协会授予“全国重点茶市”,2006年,又成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

  建设中国茶都,是安溪县委、县政府实施“茶业富民”战略的重大举措,更是安溪主政者审时度势、开拓创新,构筑茶业发展新平台的一次成功运作。目前,中国茶都年交易量、交易额,在全国的茶叶市场已位居前列,茶叶交易量和交易额年增幅为全国茶叶市场之最。

  中国茶都市场的知名度在不断提升,全国各省、直辖市、自治区都有茶商前来购买茶叶,全国首家乌龙茶专业网站在中国茶都市场开通,现有5家托运企业,可以通过海、陆、空等各种渠道把茶叶源源不断运往国内外。“绿色茶都”创建活动深入开展,茶都市场广大茶叶经营者诚信经营,标价明码,以质论价,茶叶经营秩序规范。

  依托中国茶都发展平台,安溪茶叶产业得到了迅猛发展,国内市场,已形成了福建市场、广东市场、长江流域市场和北方市场四大区域,安溪人在全国各大中城市开设的茶庄、茶店、茶行、茶艺馆达3万多家,全国市场占有率从2000年的5%%提高到8%%左右。外销市场,已经形成以日本、东南亚为主,俄罗斯、欧美为辅的外销市场,产品销往五大洲6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销量1.2万吨,每年为国家创汇4000多万美元。品饮安溪铁观音已成为一种时尚,在世界茶叶消费大国俄罗斯,出现圣彼得堡安溪茶叶一条街,安溪铁观音成为俄罗斯的新宠商品。

  未来之路:打造中国大茶都

  新世纪新安溪新发展。“十一五”安溪县茶产业的奋斗目标是:整个涉茶行业产值增加到2010年的80亿元,年均递增12.2%%。发展的总体思路是: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化“茶业富民”发展战略,以“绿色、品牌、诚信、文化”为主线,全面推进茶叶基地生态化、茶叶加工标准化、茶叶经营品牌化,为茶产业持续健康稳步发展奠定更加扎实的基础。

  围绕建设中国大茶都,安溪县委、县政府正在策划一个“北部湾铁观音文化博览园”的项目,建设集商住、会展、销售、旅游、休闲、文化、科研为一体的综合性博览园,范围包括茶都、特产城、大龙湖、圆潭半岛、茶叶公园、凤山森林公园,面积达16平方公里,主要以茶叶为主题,以生态为基础,以山水为特色,以文化为灵魂,以茶叶交易、涉茶产品展销、茶文化展示、茶叶历史挖掘为主线,在安溪形成集生产、加工、销售、科研、包装、物流、旅游、文化为一体的大产业格局,将安溪建设成为名副其实的文化茶都、旅游茶都、商贸茶都、休闲茶都、科技茶都。

  安溪茶产业要得到更大的发展,必须对茶产业进行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总投资近10亿元、占地1500亩的中国铁观音高科技园已于今年3月在安溪破土,无论是规模、投资量,还是建设定位和发展前景,均堪称国内茶界的“巨无霸”。园区刚刚投建,就已吸引到国内10多位专家着手开发10多个科研项目。

  现在,安溪正在大力实施安溪铁观音产品产地确认和专用权使用许可制度,加大安溪铁观音证明商标(中国驰名商标)、地理标志保护授权使用工作力度,并与医疗机构、高等院校、科研单位进行“产学研”合作,加快茶食品、茶饮料等系列产品的开发,成立铁观音研究院,抓紧茶叶生物科技、韵和茶叶科技、天福茶叶等项目建设,建设铁观音茶文化公园。

  平铺直叙演进了千年的安溪发展史,在崭新的21世纪却出现了惊人的跨越。走进安溪,可以深深感受到新一轮跨越式发展金戈铁马、狂飙突进的宏伟气势。蓄势而发,勇创辉煌。安溪正在打造一张更加清新亮丽的名片,中国大茶都,正崛起于祖国东南!(中共安溪县委宣传部文/图)

新闻评论
您的大名: (点击这里注册)

友情提醒:评论请限制在100字以内,有长篇大论欢迎到论坛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