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宁茶叶发展措施得力思路新
茶业是寿宁县稳定而持续增收的支柱产业。近年来,该县致力于实施“八个一”工程,茶产业得到快速健康发展,现有茶园近12万亩,产值1.49亿元。
寿宁县是个山区县、农业县,这里气候条件好,海拔落差大,从50米到1463米,非常适合发展茶叶。寿宁人自古以来爱茶,以茶为生,精心护理茶园。早在明崇祯年间,冯梦龙任寿宁县令,著《寿宁待志》就有记载“三甲往初垄,出细茶,十甲往葡萄洋村,出细茶,茶出田七都。”现在,茶叶作为支柱产业一直是寿宁历任领导发展山区经济的一项重要决策,特别是近年来,全面实施“八个一”工程,即打造一个具有寿宁地方特色的公共品牌;兴建一个闽浙边界茶叶中心收购批发市场,使之成为闽浙边界山区茶叶集散地;规范一个管理模式,以“茶叶协会 茶叶龙头企业 农户”的联合模式,把广大农户与市场有机地结合起来,走规模发展之路;改造、新建一批茶叶加工厂,标准化生产,提高产品质量;建设一批优质高效基地,大力推广乌龙茶,经过8年时间,调整建成5万亩新品种生态茶园,改造复壮5万亩福云6号;健全一个服务体系,建立农残降解质量监测体系,加大科技扶持力度,提高技术、信息等服务水平;制定一套扶持茶叶产业化的政策。
寿宁县县长雷仕庆算了这样一笔账:目前全县人均6分茶园,斜滩、武曲等7个乡镇人均2亩,大部分茶树是逐渐失去市场优势的老品种,每亩收入仅在2000元左右。如果通过品种改良,亩产提高到5000元,全县人均收入就可以翻一番,而且这个目标是完全有可能达到的。所以,对茶园改良改造,优化茶产业结构,是引领人民奔小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举措。
为了加快茶叶品种结构调整,寿宁县出台优惠政策,对改植茶树新品种的每亩补助200元,对绿茶和白茶进行新品种改造的每亩补助100元,现已完成改植换种4000多亩;同时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打造品牌,提高茶叶知名度,注重营销,开拓市场,使寿宁茶叶勃发生机。该县从安溪县引进乌龙茶加工机械设备和技术加工乌龙茶,初见成效,提高了茶农的生产积极性,全县乌龙茶生产企业达7家;全县茶叶销售人员3万人,茶产品销往北京等全国20多个城市,仅上海由寿宁人创办的茶叶批发市场就有4家,茶叶批发量占上海市茶叶总批发量的75%,叶石生就获得上海茶叶市场“茶王”美誉;“宫山仙蕾”等29个产品获得国际国内博览会等多个奖项,其中金奖10个,银奖7个、优质茶12个;全县有茶加工企业几十家,寿宁御茶园茶业有限公司入选“2006年中国茶叶行业百强企业”。
今年,寿宁县进一步加大茶产业发展的力度,政府专门组建领导班子,新一届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带上全县县乡两级有关领导到安溪县“取经”,在资金、技术、政策等方面都向茶业倾斜。一是品种示范改造,以点带面,财政补助每亩1500元,农民只需投工投劳。二是引进技术,精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当地政府制定了与引进茶企签订最低保护价、建好厂房租给茶企、无偿提供地块、提供贴息贷款、支持茶叶基地建设等优惠政策,招商引资。种好梧桐自有凤凰来。目前有两家安溪茶商落户寿宁。三是建立茶叶产供销一条龙,把发展茶产业与建设生态县、旅游业和挖掘茶文化等战略举措结合起来,开拓市场,推进茶产业的升级发展。(吴烈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