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整品种提升品质 宁德再造茶叶强市
近年来,宁德市加快茶树品种结构调整,提升绿茶品质,加快发展红茶、白茶和乌龙茶。5年累计投入品改资金9100万元,品改面积达7万亩,新增产值1亿多元,促进了茶农增收,茶业增效。
宁德市自然环境优越,产茶历史悠久。全市九个县(市、区)均有产茶,茶园面积、产量居全国产茶地(市)前茅。但是目前宁德茶叶半数以上为“福云6号”茶,该茶产茶时间早、产量高、管理方便,曾经为宁德经济发展作出重大贡献,然而其内质不耐泡,香气不足,市场附加值不高。宁德茶产业仍面临着品种单一、产值低下、缺乏品牌、鲜见现代化生产企业的状况。
为此,宁德市委、市政府适时提出了力争5年内实现茶叶“3331”工程的战略目标(即生产经营“福鼎白茶”、“坦洋工夫”和“玉观音”乌龙茶三大品牌各占三成,传统绿茶占一成),采取“财政扶持、连片开发”的措施,引导群众发展高香型绿茶和绿乌兼用茶树品种,实施品牌战略,精心打造茶叶知名品牌,推进茶产业升级发展。
2006年,宁德市已有9家企业的9种产品获得福建名牌产品,6个产品获得福建省著名商标。“坦洋工夫”、“福鼎白茶”、“天山绿茶”等品牌闻名海内外。全市名优茶产量1.3万吨,占总产量24%;产值5.61亿元,占茶叶产值60%。名优绿茶、白茶、红茶、乌龙茶的生产已成为宁德茶农增收、茶业增效的亮点。
昔日,蕉城区八都镇韩丹村是个交通闭塞、人口稀少、经济贫困的小山村,如今发展高新茶叶种植,建立了1403亩铁观音茶叶基地,两家乌龙茶加工厂。目前,该基地铁观音茶叶长势良好,丰收在望,再过一至二年,进入全面采摘期,亩产值可达8000元以上,仅此一项,韩丹村人均收入可达万元。村民们乐呵呵地说:“出门打工不如回家种茶。”
宁德市一位领导在近日召开的宁德市茶树品种结构调整现场会上掰手指掐算:宁德市现有茶园面积75.6万亩,涉茶人口120多万人;传统茶园亩产值在2000元左右,现在发展名优茶,亩产可达8000元以上。他问在场的各县市区政府分管领导和茶业局领导,这是一个怎样的数字,农民人均收入可以翻几番?对宁德来说,茶叶在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动农业结构调整、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出口贸易等方面的作用,非同一般。
据介绍,宁德市将实施茶叶“绿色工程”战略,大力发展无公害、绿色食品和有机茶生产基地,继续保持有机茶在全省的领先地位,强化茶叶标准化生产,提高产品卫生质量水平,加快茶叶企业QS认证步伐,逐步建立茶叶市场准入机制,重点打造“福鼎白茶”、福安“坦洋工夫”和“玉观音”乌龙茶等公共品牌,建设“中国海峡大茶都”,发挥茶商优势,拓展市场。(吴烈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