竭力促进闽台茶业合作与交流
福建省茶叶学会第八次会员代表大会暨闽台茶叶合作研究分会成立与学术研讨会日前在福州召开,中国茶叶学会副会长、省茶叶学会会长兼闽台茶叶合作研究分会会长冯廷佺成了大忙人。冯廷佺告诉记者,闽台茶叶同根同源,早在嘉庆年间,福建的茶树就开始种植于台湾的鲒鱼坑,其后福建的茶种和制茶工艺不断传到台湾,所以台湾茶叶的根在福建。1988年,被誉为当代台湾“茶叶之父”的吴振铎先生到福建考察,使台湾同胞对福建茶区有了认识,两岸茶叶合作和交流的大门由此打开。
冯廷佺表示,目前茶叶已成为闽台农业经济合作交流的主要产业。台商建立的茶企业已达130余家,茶园面积达6万余亩,仅安溪县就有35家,漳平市永福镇一个镇就有24家,每家都有500至3000亩的规模生产基地和制茶厂。
冯廷佺说,随着大批茶商的进驻,闽台两岸茶叶科学、文化、经济的学术交流日益频繁,从而进一步推动了两岸茶叶科技和茶叶生产的持续发展,其成果之一表现在茶叶的良种化上。台胞入闽兴办茶场时,引进了金萱、翠玉、台茶1—11号等新品种,漳平永福镇台商在高山区种植的茶树多为台茶品种,其性状表现良好,茶叶品质不亚于台湾阿里山茶。同时,许多台胞在兴办的茶场中大量推广种植福建铁观音等国优省优茶树品种,配合优良的新工艺,使茶叶质量上乘。
冯廷佺告诉记者,台胞不仅从台湾带入了先进的茶树科技、管理、无公害栽培、合理采摘等先进技术,还关注茶园的生态环境,以“高山出名茶”的理念,选择于高山区垦辟茶园,从而利于茶叶有效内含物的形成和品质的提高。台湾茶商入闽后带来乌龙茶轻发酵等新工艺,使安溪等乌龙茶产区的制茶工艺发生变革,茶叶产品趋向“清香型”。除了促进福建制茶工艺革新外,台湾茶商还向福建茶区引进了新型包揉机、液化机等烘干新机具。
台商入闽经营茶叶还带来了先进的市场经营理念和模式,在他们的带动下,福建的茶叶市场越做越大。此外,台湾茶商对中华茶文化的重视与宣传也对福建的广大茶商茶农产生了重要影响,使茶的品质不断提高。“团结两岸茶人,扩大交流合作,创新茶叶科技,推进产业发展”,冯廷佺向记者介绍了新成立的闽台茶叶合作研究分会的宗旨,他表示,分会将竭尽所能,为闽台茶业合作与交流多办实事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