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耕“退”出支柱产业 竹溪茶叶渐成大气候

作者:袁志国 喻泉源 来自:新华网湖北频道 时间:2006-07-06
分享到:

    新华网湖北频道7月5日电 (袁志国、喻泉源)几年时间,湖北竹溪县茶叶基地规模达到15万亩,年产干茶100万公斤,综合收入1.5亿元,农民人均从中实现收入330元,成为全省茶叶大县和中国有机绿茶之乡。县委书记明平安说:“茶产业有今天的发展成果,得益于我们抓住了国家退耕还林政策机遇。”

    竹溪县位于鄂西北边缘,地处大巴山脉东段北坡,境内山峦起伏,森林茂密,雨量充沛,云雾缭绕,发展茶叶可谓得天独厚。历史上,竹溪曾出过梅子贡茶,种茶历史悠久。由于受思想观念等因素影响,这里的茶叶长期以来却处在广种薄收,小打小闹的状态,经济发展缓慢,是全国扶贫开发重点县。1999年,全县围绕“竹溪出路在哪里”展开大讨论,经过激烈讨论,逐渐形成了共识:竹溪的优势在茶、特色在茶、出路在茶、希望在茶;只有壮大茶产业,才能富民兴县、加快经济发展。

    2000年,国家实施退耕还林,竹溪被纳入全国退耕还林工程试点示范县。该县抓住这一重大政策机遇,鼓励农民退耕种茶,实施“两统两分”政策:统一质量标准和加工销售,茶园分户经营、分户采摘。茶园的使用权由农民承包,一定50年不变。这些政策确保了农民的利益,他们纷纷加大对茶园的投入,自觉不用化肥,改用农家肥,不用除草剂,改用人工锄草,严格按分级标准采茶。

    同时,县政府对国家、省市给予的各项扶贫资金进行整合,集中用于发展茶叶。1999年以来,捆绑各类资金累计达5000万元,用来引进种苗、加工设备、肥料投入。
 
    在实施退耕还林的几年间,竹溪茶园面积从原来的3.8万亩发展到2005年的15万亩,茶叶总产量由30多万公斤增长到100万公斤,已成为富民兴县的支柱产业。去年,国家林业局官员来该县实地检查后认为:竹溪发展茶叶,既有经济效益也兼顾了生态效益,经验值得总结。

新闻评论
您的大名: (点击这里注册)

友情提醒:评论请限制在100字以内,有长篇大论欢迎到论坛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