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号”上再续厦台茶缘

作者: 来自:厦门日报 时间:2006-06-24
分享到:

    由厦门日报社、厦门今日展览公司、福建省茶叶学会、台湾茶协会、两岸茶叶展示合作交易会组委会等单位共同组办的“海峡情——两岸海上茶王争霸赛”将于6月25日在和平码头的“成功号”游船上进行赛后颁奖。厦门、台湾茶缘深远,两地因茶而缔结的深情和共创双赢的记忆犹在,新的一页已经掀开。

    台湾有茶源自闽

    “年年春自东南来,建溪先暖水微开。溪边寄茗冠天下,武夷仙人从古栽……”这首范仲淹的茶诗,说明了福建茶历史的悠久。福建省是乌龙茶的故乡,有一千多年的茶文化历史。福建产茶最早的文字记载,见诸南安县丰州的莲花峰摩崖石刻,比陆羽《茶经》一书的记载还要早三百多年。而台湾近二百年来所产制的乌龙名茶,如冻顶乌龙、木栅铁观音与高山茶,其品种皆源自福建。

    从历史上看,台湾茶叶生产的创始者,都是从福建移居台湾的先民。台湾南投县的冻顶乌龙,是在清咸丰五年(1855年),台湾举人林凰池从武夷山带了36株乌龙茶苗回台,种植于鹿谷山区的;木栅铁观音,则是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由安溪萍州村人张氏回乡时,将纯种铁观音引入台湾,在木栅樟湖山试种成功的。

    现在,台湾省的全境皆产茶。东部有台东的鹿野与花莲的瑞穗,主产清香型乌龙。中部,则以南头鹿谷的冻顶乌龙最为有名。此地茶园开发较早,制茶技术纯熟,有近二百年历史。在台湾海拔800米的山区,许多地方终年云雾缭绕,产制醇香幽雅的冻顶乌龙。而通往阿里山海拔1000-2000米沿途,则有高山茶园,产制量少质优的高山茶。台湾的南端,也有佳乐风景区的港口茶等。北部,自然是重要的产茶区,有著名的文山包种与木栅观音。但大多的茶,追根溯源,与福建茶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不仅如此,在茶叶经销的历史上,厦门与台湾的关系显得尤为密切。

    茶让厦台手牵紧

    当福建茶让台湾的山山岭岭都飘起茶香之后,这一丛丛的绿色小精灵终于变成了台湾巨大的财富。在清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到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间,台湾茶叶出口总值占台湾出口总值的54%,而当时台湾茶多数是从厦门走向世界各地。1882年到1891年的厦门海关十年报告中指出,茶叶是台湾对外贸易的第一大商品,也是台湾输往厦门的最大宗商品,台湾茶叶大量外销,厦门是其最重要的转口口岸。历史上,茶叶是台湾-厦门-国际三角贸易中引人注目的产品。据历史文献指出:“茶固然是此地(指台湾)出产的,但茶叶商人都在厦门设有总店,生意都是在那里做的。”台湾学者林满红曾经在《茶、糖、樟脑业与晚清台湾社会》一书中指出:“台湾茶叶的发展站,无异为厦门之分支……台湾的茶行、茶农多来自厦门,资金、技术多赖厦门供给。”连横的《台湾通史》则指出,台湾茶业大兴,吸引了大量大陆茶商、茶工来台,但这些茶工主要是由厦门与潮汕商人雇佣的,“厦汕商人之来者,设茶行二三十家,茶工亦多安溪人,春至冬返。”史料中将到台湾制茶的安溪人与厦门人视为一体,安溪近厦门,因此厦门茶商,应含安溪人。James W.Davidson的《台湾之过去与现在》提到:“而由厦门附近的安溪等之地方移民来,因其对茶有知识而得到利益。”

    在历史的长河中,海峡两岸的茶业都随着历史经历着波澜起伏,但海峡两岸的茶缘愈结愈深。在当前两岸经贸往来越来越密切的状况下,茶能结缘,茶融交情,使得厦门扮演着更重要的角色。本次由本报等单位主办的“海峡情——两岸海上茶王争霸赛”实际上是承担了一种加深两岸情谊,促进两岸往来,沟通两岸情感的责任,同时也将是一场轻松欢快的两岸茶人的文化盛会。茶友们齐聚一堂,乘着“成功号”仿古游船缓缓行驶在厦金航道上,边欣赏两岸旖旎的风光,边品茗论道,可谓独具意境。文/卢志明 图/郑宪

    畅言

    厦台茶礼 如出一辙

    海峡两岸的中国人对茶可谓是情有独钟,中国人饮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在明清之际,大批的闽南人前往开垦宝岛台湾,很自然地把源远流长的茶文化也带到了台湾。特别是闽台两地同样喜爱乌龙茶和闽南式的“吃茶”,因此可以说:茶为国饮,两岸同源。

    时至今日,我们仍可以觉察到,闽台行为茶文化大同小异。行为茶文化是人们在茶叶生产、消费过程中约定俗成的行为模式。如:“吃讲茶”,“施茶会”,将乐的“擂茶”,畲族的“新娘茶”,茶礼、茶俗及茶艺等表现形式。

    安溪茶艺冲泡的十六道程序:山泉初沸、孟臣沐霖,乌龙入宫、悬壶高冲,春风拂面、孟臣重淋,若琛出浴、玉液回壶,关公巡城、韩信点兵,三龙护鼎、鉴汤赏色,喜闻幽香、初品茗汤,再斟玉液、品啜甘霖。这一种泡茶口诀也同样流传于海峡两岸,至今仍为海峡两岸的茶人所津津乐道。不仅如此,那些已经融入两岸民众生活之中的茶俗、茶礼在海峡两岸如出一辙。比如说,相亲时候的“压茶盘”、当新娘时向长辈奉茶、友朋相聚先泡一壶好茶……这些都可以让人们在茶的韵味中来感受这些愈结愈深的茶缘与亲情。(许丽秋 郑信托 珍玲)

    关注

    两岸茶王 周日诞生

    本次两岸茶王赛将于6月25日下午在停泊于和平码头的仿古豪华游船“成功号”上举行,预计整个赛事活动将持续两个半小时。

    厦金海域游航线:在比赛过程中,游船将从和平码头出发,经“海上花园”鼓浪屿、“南方之强”厦门大学,再途经胡里山炮台、白石炮台,航行至与金门咫尺之遥的海中,绕过青屿后回到轮渡。

    各楼层设置:“成功号”游船作为赛事举行地,在楼层设置上为:一、二楼设品茶区、表演区和茶王拍卖区、专家评茶区,宾客可以在此品味全国各种茗茶、观看“文化活化石”木偶戏及茶艺表演,届时评出的茶王也将在此进行拍卖;专家现场评茶,依据科学的六项因子与理化结合、密码淘汰的方法,严格按照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进行评审,经过一系列复杂的程序最终评出茶王,茶王赛颁奖也在此举行;三楼则是观光区,来宾可登上三楼饱览海峡风光。

    上船时间及地点:6月25日下午2:30前在和平码头上船,“成功号”将于3:00准时开船。(丽秋)

    海峡情——两岸海上茶王争霸赛

    赛事咨询、售票热线:0592-2222228

    地址:厦门市天湖路42号大正大厦17楼F座厦门今日评茶师、茶艺师培训基地

    网址:www.chinatodayinfo.com

    溯源

    “TEA”源自闽南话

    1905年,厦门海关有个税务司(职务),名叫包罗(C.A.Vbo Wra)。他曾用英文写了一本书,书名就叫做《厦门》(《Amoy》)。在书中他这样写道:“厦门乃是昔日中国最早输出茶的港口。‘Tea’这个字是由厦门方言的‘Tey’字而来的,并非由中国其他地方的方言‘Cha’字而来的。毫无疑问,荷兰人从厦门得到茶以后,首先将茶介绍到欧洲去。昔日厦门茶的输出甚为大宗,在1858年至1864年之间,每年输出的数量为四百至七百万磅,而后在1874年至1875年,竟有7,654,386磅的厦门乌龙茶运到美国。”其实,早在包罗对厦门的茶出口进行叙述之前,镌于道光十九年的《厦门志》在有关厦门对外贸易的记载中,就提到了茶是厦门对外贸易的主要商品之一。(丽秋)

新闻评论
您的大名: (点击这里注册)

友情提醒:评论请限制在100字以内,有长篇大论欢迎到论坛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