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茶业何日逐鹿绿色食品市场
核心提示:
天汉大地,茶茗飘香。近日,由汉中市人民政府主办,汉中市旅游局等部门承办的"汉中赛茶大会暨西乡县第六届茶叶节"在素有中国茶乡美誉的西乡县举行。省政府、省直有关部门和陕、甘、川毗邻茶区各地市县领导、茶业学术专家、茶叶企业代表10多万人参加此次盛会, 160余家茶叶企业带来的绿茶、青茶、红茶、乌龙茶四大类共100多个茶叶品种参加了大赛。据悉,此次活动旨在展示汉中茶叶产品,促进汉中茶叶早日逐鹿中原绿色食品市场。
汉中茶叶:鲜为人知的地方品牌
茶为国饮,雅俗共赏。汉中市是我国北方茶区中最优良的茶叶适生地。汉茶种植历史悠久,始于战国,兴于秦汉,盛于唐宋,自古就是茶马互市的重要供茶地。目前,汉中共有茶叶加工企业50多个,全市茶园面积已发展到50.68万亩,总产量达到6717吨,总产值达到2.8亿元。拥有各类加工机械4000余台,有茶叶经营企业300多个,其中自有茶叶生产基地、加工设备、品牌、营销网络,具有一定竞争实力的产、加、销一条龙的企业30多个。茶叶已成为汉中市农村经济支柱产业和特色产业,是汉中绿色产业的代表产品和对外开放的形象大使。2004年4月1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亲临汉中市南郑县茶园视察,给汉中茶叶生产经营企业了莫大鼓舞。西乡县境内的陕西午子绿茶有限责任公司,严格实施"工业化、精确化、绿色化、国际化"的企业发展战略,始终坚持高标准、高起点、高定位,改革茶叶市场粗放经营的模式,不断提高产品质量,最终实现了与国际市场接轨。
2006年1月8日,在由陕西日报、陕西省社科院等六家单位共同主办的"创新与发展--陕西经济发展年度峰会"上,陕西东裕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张为国先生荣获"陕西省年度经济发展百杰人物"称号,成为陕西茶叶企业唯一代表。
宁强县副县长张炳华在赛茶会上告诉记者:"宁强县现有茶园8万亩,其中可采园2万亩,由于受传统种植习惯影响,一般只采一季春茶,没有夏茶和秋茶,茶叶平均单产仅为每亩30至40公斤,每亩收入400元左右,在农民家庭中收入比重微弱,农民缺乏种植积极性,造成茶叶资源的浪费,春茶仅占整个茶叶可采资源的40%,要实现茶叶质量效益新突破,就必须转变观念,调整产业结构。"这位副县长一席话也倒出了汉中茶叶所面临的困境,一方面是汉中茶这个鲜为人知的地方品牌在加大引导力度,解决实际问题,推动和支持茶叶产销龙头企业快速发展的问题。另一方面是加大宣传力度,使汉中茶完善营销网络,加快市场开发步伐的和谐发展问题。
茶产业:汉中市畜势待发的农业主导产业
中国茶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汉中作为汉水和汉文化的发源地,对于中国茶文化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近年来,汉中市委、市政府将茶叶确定为汉中市的农业主导产业,努力扩大茶叶生产上规模,提高茶叶品质,培育茶叶龙头企业,整合茶叶品牌,茶叶产业迅速崛起,产量从1997年开始一直位居全省第一。2000年以后,茶叶面积、产量稳居全省和西北地区首位。汉中市副市长郑宗林兴致勃勃地告诉记者,预计到2010年,汉中市将建成60万亩生态茶园,茶叶产量将达2万吨,茶产业收入达到8亿元以上。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汉中的宁强、镇巴、南郑、城固、西乡、洋县、略阳等产茶县,均存在茶园管理不善、加工设备简陋不适宜有机茶加工的情况,个别茶园草荒严重,不符合有机茶生产园的管理要求。另外来汉中进行绿茶和有机茶认证的机构认证费用缺乏标准,每年各种智能部门的认证费用也给企业增加了较大负担。
结束采访时,记者从汉中市委、市政府获悉,当地政府日前做出"发展绿色产业,建设绿色汉中"重大战略决策,将汉中茶业作为农村经济发展的四大主导产业之一,使茶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茶叶营销、科研、文化方兴未艾!午子仙毫、定军茗眉、宁强雀舌、炒青绿茶等品牌在国内国外市场的知名度不断提升。
我们有理由相信,在茶叶产业迅速崛起的今天,汉中茶逐鹿中原,成为国内品牌的愿望指日可待。 文图/张红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