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种+机械效益初显现 福安推广茶叶结构调整新模式
作者:王志凌 来自:闽东日报 时间:2006-05-23
“今年估计拿下五六万元的收入没问题。”仅管五一期间,福安市社口镇社口村56岁的茶农苏廷春一直忙着操作茶叶烘炒成型机加工制作“坦洋工夫”高级扁型绿茶,没空闲休息,但他的心头热乎乎的。自从引进了高香型茶叶新品种和这台机械设备,他家产出的茶叶成了市场上炙手可热的香饽饽,供不应求。而眼下这种“品种+机械”的茶叶结构调整新模式,正在福安市农村逐步推广,它将让福安茶叶生产实现从“粗采滥制”到“精采细作”的跨跃。
老苏种植茶叶已有多年的历史,8亩茶园以前都是种植福云6号、福云7号,一年辛苦下来收入不上万元,增收缓慢。一番前思后想,2000年左右,老苏狠下心来对老茶园进行了改造,从省茶科所引种丹桂、黄淡、黄观音、金观音、梅占等高香型茶叶新品种,茶叶收入明显改观。随后一次偶然的机会,他从浙江泰顺一位茶友那儿得知,他引种的这些新茶叶良种可以加工制作目前市场十分看好的“坦洋工夫”高级扁型绿茶。2006年2月,老苏便花4000元购进了一台茶叶烘炒成型机,在家里加工茶叶成品。第一次加工他便尝到了甜头,产出的5公斤高级扁型绿茶以每公斤240元的高价被抢购一空,而别的茶农采摘的茶青每公斤仅售24元,整整高出十倍。“品种+机械”,效益成倍增长,老苏一家喜上眉梢,生产干劲十足:白天采茶,晚上加工,至目前已产出成品茶100多公斤,每公斤平均售价达到200元。老苏说,这些茶叶新品种既可生产绿茶,也可生产乌龙茶,清明节期间采摘茶叶嫩芽利用机械加工成扁型绿茶,清明后采摘则可加工成乌龙茶,对茶叶产量并无影响,反而提高了茶叶的附加值,明年他要再增加一台设备,扩大产量。
像老苏一样引良种改造老茶园,添设备办起家庭作坊加工茶叶的茶农,在福安市并不鲜见。福安素有“中国茶叶之乡”的美誉,现有茶叶面积16万多亩,但80%左右为福安大白茶、福云系列茶叶,品种老化。改良这些老茶园,增加茶农收入,成为了福安市茶叶结构调整的“重头戏”。经过不断摸索实践,“品种+机械”的茶叶结构调整模式孕育而生:通过引种高香型茶叶良种,改造老茶园,再引进操作简单的加工设备,对采摘茶青进行加工,以成品茶出售提高附加值,具有投资省、见效快等优势。为推广这一成功模式,市里在每年财政拨出100万元引导、鼓励茶农改造老茶园,引进丹桂、黄观音等高新茶叶品种的同时,采取政府补助的形式,通过在企业和茶农中做试点,鼓励一家一户的茶农引进茶叶生产设备,进行家庭作坊式的加工生产。目前,全市已推广种植高香型茶叶新品种5000多亩,引进高级扁型绿茶加工设备400多台套,“品种+机械”模式效益初步显现。
老苏种植茶叶已有多年的历史,8亩茶园以前都是种植福云6号、福云7号,一年辛苦下来收入不上万元,增收缓慢。一番前思后想,2000年左右,老苏狠下心来对老茶园进行了改造,从省茶科所引种丹桂、黄淡、黄观音、金观音、梅占等高香型茶叶新品种,茶叶收入明显改观。随后一次偶然的机会,他从浙江泰顺一位茶友那儿得知,他引种的这些新茶叶良种可以加工制作目前市场十分看好的“坦洋工夫”高级扁型绿茶。2006年2月,老苏便花4000元购进了一台茶叶烘炒成型机,在家里加工茶叶成品。第一次加工他便尝到了甜头,产出的5公斤高级扁型绿茶以每公斤240元的高价被抢购一空,而别的茶农采摘的茶青每公斤仅售24元,整整高出十倍。“品种+机械”,效益成倍增长,老苏一家喜上眉梢,生产干劲十足:白天采茶,晚上加工,至目前已产出成品茶100多公斤,每公斤平均售价达到200元。老苏说,这些茶叶新品种既可生产绿茶,也可生产乌龙茶,清明节期间采摘茶叶嫩芽利用机械加工成扁型绿茶,清明后采摘则可加工成乌龙茶,对茶叶产量并无影响,反而提高了茶叶的附加值,明年他要再增加一台设备,扩大产量。
像老苏一样引良种改造老茶园,添设备办起家庭作坊加工茶叶的茶农,在福安市并不鲜见。福安素有“中国茶叶之乡”的美誉,现有茶叶面积16万多亩,但80%左右为福安大白茶、福云系列茶叶,品种老化。改良这些老茶园,增加茶农收入,成为了福安市茶叶结构调整的“重头戏”。经过不断摸索实践,“品种+机械”的茶叶结构调整模式孕育而生:通过引种高香型茶叶良种,改造老茶园,再引进操作简单的加工设备,对采摘茶青进行加工,以成品茶出售提高附加值,具有投资省、见效快等优势。为推广这一成功模式,市里在每年财政拨出100万元引导、鼓励茶农改造老茶园,引进丹桂、黄观音等高新茶叶品种的同时,采取政府补助的形式,通过在企业和茶农中做试点,鼓励一家一户的茶农引进茶叶生产设备,进行家庭作坊式的加工生产。目前,全市已推广种植高香型茶叶新品种5000多亩,引进高级扁型绿茶加工设备400多台套,“品种+机械”模式效益初步显现。
新闻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