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大做强三江茶叶产业 加强抓好“四点”工作
三江县的茶叶种植面积目前为9.2万亩,投产面积5.2万亩,年产干茶2325吨,产值9300多万元,茶农人均收入1430元,成为广西茶叶大县。从2002年到2005年,使全县6.5万贫困人口通过种茶脱贫致富。县委、县人民政府把茶叶列为三江县的支柱产业之一,按照“稳粮、重茶、优果”工作思路,在2006年的农业农村工作会议上,三江县农业局局长吴家荣强调要做大做强茶叶产业,继续扩大茶叶种植面积,提高茶叶质量,加强抓好“四点”工作。
1、加强茶叶品种改良。据统计到目前为,三江县茶叶面积9.2万亩,茶叶种植面积上已排在全区第二,而三江县现在茶叶品种比较单一,“福云6号”面积占全县的85%以上。由于品种的单一性影响三江县茶叶品质和价格的提升(据调查,2006年春茶,新品种干茶叶平均每公斤300元,而“福云6号”仅为50元,新品种鲜茶叶最高价达每斤45元,而“福云6号”仅为10元左右)。因此引进优良的茶叶新品种,加工名优茶叶已是迫在眉睫的事情。今后三江县计划在2005年和2006年新种6000亩茶叶新品种的基础上,继续扩大种植名优茶叶新品种,如乌牛早、龙井43、龙井长叶、安吉白茶等。
2、组建茶叶营销队伍,建立三江茶叶市场。现在三江县茶叶营销主要以外地老板在本地收购加工初级成品茶叶,没有自己的营销队伍,导致三江县干茶叶价格比较低,茶叶附加值不能提升。因此,我们必须建立自己的茶叶营销队伍,把我们三江有能力的个体户、茶厂、种茶大户组织起来,建设三江茶叶市场,打开三江茶叶营销通道,把我们的品牌打出柳州,打到全国内外。
3、加强宣传投入,提升三江县茶叶品牌效应。2005年全县26.5万亩农产品通过国家无公害基地认定,2600多亩的有机茶产地有望顺利通过认证。2004年在广西第四届“桂茶杯”名优茶评比中,“三江天池绿剑”和“三江碧舫绿茶”获得特等奖。在2005年第六届“中茶杯”全国名优茶评比中,“三江碧舫绿茶”、“三江天池绿剑”、“剑兰”等三个产品又荣获特等奖,使三江茶叶成为国优产品,树立了品牌。三江县茶叶品牌已经初步确立,但三江县对已经确立的茶叶品牌宣传投入及力度还不够,应加强对外宣传窗口的建设,扩大三江茶叶知名度,增强三江茶叶产品的行业竞争力。
4、注重加工环节,确保茶叶产品质量。三江县茶叶种植面积在广西排名老二,但总体加工技术及质量较差,茶叶销售价格仍然不高,影响了茶农的收入。因此,必需加强茶叶加工厂的整改、对茶叶加工人员的技术培训、进行加工厂业主之间的技术交流等措施,重视茶叶加工方面的各个环节,保证三江茶叶产品质量达到相对统一的较高水平。(石仁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