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闲消费带动顺德“茶市”渐入佳境

作者:张力 来自:珠江商报 时间:2006-04-27
分享到:

    如果有朋自远方来,很多人都不会自己来泡茶招呼,而是专门带朋友到大良的桂畔海休闲一条街,随便找间茶馆,然后叫上个什么茗茶,训练有素的服务员就会为你按照泡茶的工夫,为你慢慢沏上几杯清茶,让你和你的朋友尽悉抒胸。

    有街必有茶叶

    说起人们真正喝出茶的味道,倒是近几年的事。虽然珠三角的人一直都有喝茶的习惯,如喝早茶什么的,但那倒不如说是吃早餐用来解渴的,茶馆所提供的茶,对于真正讲究喝茶的人来说,实在是一件难受的事。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人们发现,真正喝茶人还有许多要讲究的工夫。如潮汕一带的人讲究喝工夫茶,其中就有许多的工夫要讲究,如倒茶时要求“韩信点兵”、“关公巡城”,喝茶时要“先闻其香,再品其味”等等,让生活富裕了的顺德人对于来自各地的泡茶工夫产生了极大的兴趣。精明的商家同时也瞄上了这一极具市场潜力的商机,当然包括来自云南、福建、浙江甚至台湾的茶道商。加上顺德有关部门在引导第三产业发展时,将休闲消费作为一个主要的产业来引导和政策上的倾斜扶持,一下子便冒出了许许多多装饰精美,甚至古色古香的茶馆来。而与之相配套的是,顺德的大街小巷也一下子冒出了各类型的茶叶铺来。因此有人戏称大良“有街必有茶叶铺”,此话看来并无夸大之处,倒也有些贴切地将顺德人热衷于饮茶叹世界的心境。茶艺馆的兴起,对拉动茶叶消费、扩大市场显示出积极的意义,同时对于传播茶文化、提升茶消费水平,具有很强的促进作用。
 
    从喝茶到迷上茶

    梁先生目前经营着大良、容桂两三间的茶叶铺,经营时间算起来五年有余。说起他出道茶叶行,倒是从喝茶开始的。梁先生说,五年前,由于他原来所做的房地产生意赚了些钱,后来看到形势不甚乐观,就干脆不做房地产了,于是有朋友介绍他喝点云南的普洱茶以轻身解腻减多余的脂肪,于是他就开始迷上了喝茶,并且对茶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还专门跑到云南思茅等地去考察茶叶市场,开始了他的茶叶生意。为了解更多其他茶叶的信息和知识,他又专门到江浙一带考察了茶叶的市场,甚至还跑上当地的名山茶场去取经。

    如今,梁先生对各地的名茶的口味,都已有相当的鉴别能力,只要茶叶到鼻,或者入口浅尝,就能鉴别得出该茶产自何地,属春茶或秋茶,制作方法怎样等等,都能一目了然。

    其实,像梁先生这样的茶叶商,在顺德不在少数。这主要是因为顺德经济的飞跃发展,造就了许多新的产业和新的行当,也必然造就了许多新的商机。

    茶叶消费渐入佳境

    梁先生说,顺德人的茶叶消费在近年来发展迅猛,从不识庐山真面目,到功能性保健茶、  有机茶成为茶消费的主要趋势,新兴的保健茶在保持传统茶香的基础上,还根据不同的消费需求,加入了诸如玫瑰、金银花、决明子等保健中药材,满足了相当一部分消费群体的要求,具有较高的附加值。从这些发展趋势来看,茶叶消费的市场潜力是不可低估的。  盛产普洱茶的云南思茅地区,每年的茶叶收入就达到40亿元。如果立足其他产茶区,仅茶叶的销售值就十分的惊人,如果再加上适当的销售利润,茶叶的产业将会是个令人惊叹的一个产业。
 
    中国是最早发现并利用茶叶的国度,茶叶在中国也被誉为“国饮”,聪明的中国人还把这一健康饮品推广到全世界。现在,全球有160多个国家在消费茶叶,一半以上人口在饮茶。茶饮料也从泡茶发展到了茶饮料、茶食品、茶制品等领域了。

    在顺德,茶艺馆已经成为地方的一种文化标识。据梁先生介绍,现在许多顺德人对于好茶,在价格上并不会十分的介意,关键还是茶叶的品质要过得硬。一两茶上千上万元,对于普通市民而言简直是不敢想像的,但对于行内人来说,一点也不放在眼里,只要是认为物有所值的,就不轻言放弃。

新闻评论
您的大名: (点击这里注册)

友情提醒:评论请限制在100字以内,有长篇大论欢迎到论坛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