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的另类功能

作者: 来自:东南早报 时间:2006-10-30
分享到:

    当京城的人不把茶叶当树叶看待的时候,仿佛几天工夫,这里的大街小巷就布满了装修考究的茶叶店。几十元的茶叶顿时一路飙升,一夜之间洛阳纸贵,不断刷新记录,改写了茶叶的历史。穷人吃参、富人喝茶成了时尚的消费。

  一味中草药的独特作用被神化夸大,呈现在大家面前的是其光亮鲜活的一面。大家对茶叶的渴望越来越求精求细,商人为了迎合大家的口味,不惜牺牲茶叶的原汁原味,而不断地变换添加物,改变口感。茶水给人以保健提神的同时,也给一些对茶敏感的人以失眠的折磨。醉茶与醉酒一样,导致一些人胃神经功能混乱,引发了种种不适,喝茶作为一种高雅享受的不经意间又滑入另一误区。

  拔高茶叶当成防治百病的中草药,而追求利润最大化成了某些官商人员的法宝。一件件泡茶工具被赋予神圣含义,一道道繁琐的泡茶程序让人烟里来雾里去。形式上的麻烦彰显内容上的高贵。攀比之风盛行,产地、等级欺诈应运而生。价值不菲类似月饼的包装物成了鸡肋,随处可见。茶叶已逐渐失去其质朴清香的韵味,许多人开始留恋起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夏天喝茶枝的经历,那是泡久了不变苦,喝几口甘甜凉爽、消夏解暑的珍品。

  热闹了一阵子,很多人发现,并不是谁想开茶叶店就能占领市场份额的。选准地址,包装简洁,按质论价,倡导大众消费,其往往比不上有些“灵通”人士下班之后的坐镇推销。他们往往是在别人不太看好的地段设点,却是茶叶市场上的宠儿,枝繁叶茂的常青树。这些人利用茶叶作为道具,以茶道掩饰其收取茶叶之外的好处费,把出售茶叶当成另一洗钱的渠道。此种现象已不是个别人所为,有效仿之并加剧的趋势,有点半公开化的特征,甚至有“卖空”现象出现,可怕的是很多人习惯于这种“钓鱼”式的互惠交易。

  茶文化对酒文化的冲击与渗透,以此证明人类更懂得如何去爱惜生命,追求更高层次的生活品位。然而,一旦矫枉过正,没能作必要的提示,容易使人产生瑕不掩瑜的错觉,进而缺乏理性的消费,合理的消费。茶叶的异变过程,需要喝茶之人的自省,更需要强化科研、卫生、工商、税收等部门必要的介入与监管,让淡淡的茶香永驻心田。

新闻评论
您的大名: (点击这里注册)

友情提醒:评论请限制在100字以内,有长篇大论欢迎到论坛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