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溪茶“扫王除酸”咋这么难
本报记者 陈佳裕通讯员谢来法李海水胡艺桑
近日,有安溪茶商接连致电本刊,痛阵一度离开茶市的“观音王”包装盒又被公开摆卖,而为茶界所不齿的“歪酸茶”也再度出现。本月2日,记者就此前往安溪了解情况。
“茶王”露面
据了解,“茶王”是指在一定规模的赛茶活动中获得优胜的茶样。而持样者因获优胜,本人也被称作“茶王”。由于“茶王”茶能直接生动地说明茶质的最高等级,价位也相对较高,因而屡被冒用以致泛滥,并最终低俗化。
对“观音王”泛滥成灾,安溪县一向较为重视,早于两年前就部署了清理“茶王”工作,并取得一定成效。今年暑茶季结束后,该县再次明令禁“王”,并要求于秋茶面市前全数退出茶市包装品行列,据悉取得较大成效。
然而,一度被认定已退出茶市的“茶王”包装最近又悄悄在市面上出现。
在安溪一处聚集着几家茶包装品店的街道旁,记者轻易地就在地摊上发现两种“观音王”包装盒,估计仅摆于地摊上的这种包装盒就不下数百个。在随后的逐店观察中,又相继发现了数种不同款式、总量不下数千的“王”盒。
随后,记者走访了一些茶叶店,同样发现,前一段已较少见的“观音王”盒、罐,重又摆上货柜。茶店员工毫不掩饰地说,买茶是一回事,装什么盒随你挑。
记者花了40多分钟在安溪中国茶都走了一圈后,留下的印象是,虽然“观音王”不及过去多,但是“观音王”、“歪酸茶”回头已是事实。
“歪酸”现身
除了清除“茶王”包装外,“歪酸”茶也是今年初以来安溪着重要整治的茶事之一。
据了解,相信喝过“歪酸”茶的人不少,但知道其实的人不多。了解得知,它是指通过有意延长茶青发酵时间(一般要隔夜发酵),达至其汤味微酸的茶叶。由于它与安溪茶半发酵的传统特征相悖,且其微酸味多用于冒充正宗高档安溪铁观音的“酸楠味”,有以次充好、以假乱真之嫌,因而素被正统茶市所不屑。今年秋茶面市前,刚成立不久的安溪县茶叶协会就发动会员拒制拒销“歪酸茶”。
然而,只不过一两个月的时间,刚刚被明令禁制的“歪酸茶”也和“茶王”一样,相继在茶市上抬头。记者在安溪部分茶店进行暗访时,就发现不少茶商背着这类的“歪酸茶”到茶店兜售。
据安溪魏荫茗茶店店长吴小姐说,这几天,“歪酸茶”来了不少,她一天就要接待数拨带着这种茶来叫卖的人。只是碍于过去有过交易的面子,不便当面揭穿,只能找个借口婉拒。记者调查发现,像吴小姐店里这种遭遇的,不止一家。
禁不是不禁也不是
对于本次“观音王”包装物和“歪酸茶”沉渣泛起的成因,部分安溪茶商致电本刊时认为,不能光是指责茶农急功近利、不顾商德。其实,“扫王除酸”存在着不少难点。总结他们的说法,似乎是禁也不是,不禁也不是。
难点一:禁不得。茶叶产销分散于千家万店,且买卖行为都是一对一的。据说“茶王”茶多半并非商家愿卖,而是应买茶送礼者的要求而为。
禁不得的另一表现是,据说安溪当地工商和涉茶部门只查茶都和当地部分大茶市,而城乡接合部和镇村茶市则鞭长莫及,形成差异,使被查禁者心有不甘。此外,安溪禁了,外地不禁,也是茶农茶商所不愿的。
另外,乌龙茶茶叶国标迟迟无法公布,好茶与一般茶价格差几倍几十倍,这种价差现实,也刺激了包括“歪酸茶”在内的各种假冒行为发生。
也就是说,“扫王除酸”后,茶叶如何区分优劣、如何给个市场名称、茶价如何合理化等,这些问题得不到解决,使人感到禁后无所适从。
难点二:不禁也不是。不“扫王除酸”,则茶市良莠不分,最后影响茶市秩序,反过来受害的还是茶农茶商,且安溪乌龙茶也将丧失传统特色,失去在全国茶界的地位。
加强商德教育提高执法效率
部分安溪茶商在致电本刊时支招说,安溪发展茶业要不忘对涉茶者进行商德教育。2002年安溪发起“诚信安溪”年度活动,据茶商们称,作用明显。如今为“扫王除酸”,他们建议还应加强商德教育宣传,甚至可办班学习,像培训茶叶技术一样,也给发证。
这些茶商认为,安溪茶业发展至今十分不易,但如胡来毁之更易,因此要有大局意识,自重自爱,切不要搞急功近利做法影响大局,害了大家,失去长远。
要做到自重,茶商建议除宣传教育要抓外,茶商茶农自律十分必要。可以依托县茶叶协会制定一些规矩约束大家,违者要人人诛之使其无法生存。
此外,在整顿茶市秩序中,要加强执法权威,提高执法效率,如果只查面上或只是劝导,其结果就等于是放任;关于“歪酸茶”,建议给予没收并重罚;关于“观音王”则建议少量者没收,量大者允许置换;或由政府支给一定费用,作为推行“扫王除酸”的政策成本。
安溪铁观音“原产地域保护”国标尚未颁布
今秋“保护外衣”仍穿不上
茶刊讯安溪本季秋茶用不上“安溪铁观音原产地域保护”标志已成定局了!日前,记者就部分安溪茶商关于此事的一些疑问走访了安溪县质监局。该局负责人称,有关保护规定如要实际发挥作用,还得等上一段时间。
今年8月,安溪铁观音获国家质监局批准,成为“原产地域保护”产品,时值安溪秋茶面市前,因而引起涉茶界广泛关注,安溪茶农茶商更是翘首以待,希望能在秋茶季“穿上保护外衣”。但是让他们意外的是,此事至今没有下文。
据安溪县质监局负责人介绍,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主要是,与“安溪铁观音原产地域保护”配套的“铁观音国家标准”迟迟没有颁布,而没有这个“国标”,便无法给符合条件的茶叶产品用上标志。
安溪县质监局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没有说明还需等上多长时间,也没有说明有什么办法可以促使有关“国标”早日下发颁布,让安溪茶农茶商早日受益。看来,好事多磨,安溪人还得耐心等上一段时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