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茶商聚首福建武夷:寻觅商机来,抱得好茶归
今年的茶博会,共吸引了来自海内外2000多家采购商,这也成为本届茶博会的亮点之一。
在这2000多家采购商中,VIP采购商就有1015家,包括国内茶业行业协会机构、学会、研究院等单位成员,国际专业茶业协会机构、专业茶叶贸易公司、全国性地区茶业市场及经销单位等。
这些采购商中,茶叶经销商占76%,集团购买客户占14%,茶叶市场管理人及茶叶协会负责人占10%。VIP采购商来自国内28个省(市),以北京最多,有151家,另外还有香港2家、台湾2家、韩国团队13家。他们虽然来自不同的地域,但他们却有着同样的目的——寻觅商机来,抱得好茶归。
1800公里的寻茶路
“只有真正来到大红袍、金骏眉的主产地,我们才能真正的触摸到它、了解到它。”16日,来自天府之国成都的采购商王信陆坦言,“大红袍、金骏眉大名早有耳闻,但我们对它却缺乏深入的了解。”
此次,和王信陆一同前来参加茶博会的四川成都采购商共有40多人,为了参加茶博会,他们坐了整整两天车,行程1800多公里。
“成都是个开放都市,对各类茶和各地的茶文化有着很强的吸纳能力。武夷山的大红袍和金骏眉品牌经过多年打造,已经颇具影响力,在大西南特别是在四川有着很大的市场潜力。”来自大西南茶城的采购商唐章涛分析说。
“卖茶还需懂茶,我们这次来的目的就是要深入考察武夷山茶的生长环境、制作工艺、茶的韵味等特点,同时寻找合适的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唐章涛说,他们马上要做的事,就是参观武夷山茶园、茶厂,学习武夷茶文化,把更多的好茶带回大西南。
《印象大红袍》倾倒采购商
“《印象大红袍》演出太神奇了,那500年的武夷茶历史,原来是如此摄人心魂、打动人心。”来自浙江新昌中国茶市的采购商陈霞如此称赞道。
在来武夷山之前,陈霞就已经开始接触大红袍和正山小种。但是,令她意想不到的是,观看大型山水实景演出《印象大红袍》后的心灵震撼。她说,《印象大红袍》对大红袍茶文化的内涵做了最好的诠释,武夷山茶文化的深厚底蕴,赋予了武夷山茶更加悠长的韵味。
陈霞所执掌的中国茶市的前身是浙东名茶市场,是全国最大的龙井茶交易市场。近年来,大红袍、正山小种名声鹊起,赢得了市场越来越广泛的认可,此次,她组织了20多名采购商来参加本届茶博会,正是冲着它们而来。
“以‘龙井’、‘碧螺春’等为代表的龙井茶属于绿茶,具有绿叶清汤的品质特征,适合夏季饮用,而武夷山‘大红袍’属于半发酵乌龙茶,汤色清澈金黄,有天然花香,滋味浓醇鲜爽,适合秋冬饮用,两者之间具有很强的互补性。”陈霞觉得,这正是商机所在。
“了解武夷山就自然要了解茶文化”
挥舞着大红旗,畅聊着武夷茶,由20多人组成的辽宁省民营企业协会商务考察团在开幕式上格外亮眼。该协会副会长刘景林告诉记者,上一届武夷山茶博会他们来采购了40多万元茶叶,销售很好。今年就有更多茶商希望来参加茶博会,一来一睹武夷山的美丽风光,二来寻找更多的商机。
刘景林说:“了解武夷山就自然要了解茶文化。”他向记者介绍,大连的茶会所文化十分繁荣,平均每两星期就产生一家会所,茶市场潜力很大,尤其南方系茶备受北方顾客青睐。
“把最香最好的茶带到湖南去”
第一次参加茶博会的湖南籍采购商曾一明,拿着一叠茶企资料,这家品茶,那边咨询,忙得不亦乐乎。他告诉记者,湖南本地也产茶,爱喝茶的人很多。近几年,随着武夷山大红袍知名度及口碑不断提升,原本爱喝绿茶的湖南人,也逐渐接受并喜欢喝岩茶。曾一明表示,“此次机会难得,要好好逛逛茶博会,品茗各种好茶,把最香最好的茶,带到湖南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