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青岛海青绿茶采茶节5月1日开幕

作者:乔丕亮 来自:人民网 时间:2009-04-25
分享到:

第四届青岛海青绿茶采茶节5月1日—3日在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山东省胶南市海青绿洲茶叶精品园拉开帷幕,茶蓬如画的精品茶园、挺拔翠绿的南方毛竹将带您走进"小江南",为"五一"小长假休闲度假新增一处品茶、赏竹的良好去处。

本次活动由胶南市海青镇人民政府、胶南市农业局、旅游局、文化局共同举办,届时现场采茶、炒茶活动将使您体会到海青绿茶的奥妙,茶艺表演和浓郁的地方文化艺术表演将会使您耳目一新。海青茶业发展历程介绍及名优产品展示,竹林观春笋、茶农祭拜"茶圣"陆羽、古典乐曲演奏、登山健身等系列活动将伴您亲身感受海青的自然风光,7.8米高的茶圣陆羽塑像、风格各异的观光亭、登山石路等人文景观、市内现存最早的古庙——"东岳天齐庙"、新建成的茶业博艺馆、茶圣广场、翠竹山园将为您休闲观光带来全新享受。

本届采茶节以"品茶赏竹、感受海青"为主题,节庆期间将举行一系列的茶文化宣传和海青绿茶推广活动,届时在绿意盎然,茶香飘荡的绿洲茶叶精品园中,游客不仅可以观赏到隆重的祭拜茶圣——陆羽、炒茶、茶艺表演等活动,充分了解中国茶文化的发展以及海青茶业的发展现状,还可以在茶园之内亲身体验采茶、炒茶的乐趣,体会竹楼品茗,聆听古乐的雅趣,感受不一样的休闲体验和文化熏陶。风景如画的茶园,清冽的溪水,飘香的茗茶,郁郁葱葱的千年古银杏,曲折蜿蜒的齐长城遗址,沧桑悠久的东岳天齐庙等景点,也会使海青之行充满浓重的历史人文气息。

海青镇茶叶种植历史悠久,资源优势得天独厚。近几年来,胶南市海青镇始终坚持把茶业作为富民兴镇的突破口,积极实施品牌兴茶、规模兴茶、服务兴茶、旅游兴茶,茶业发展焕发出勃勃生机。为了扩大海青绿茶的规模和提高茶叶质量,海青镇积极与科研院所联姻,大力推广良种茶树,不断提升茶农素质,对茶叶产业实行无公害规范化管理。专门成立了海青茶叶研究所,与中国农业科学院建立起了长期技术协作关系,建起了江北唯一的万亩精品茶叶示范园,逐渐形成了一支茶叶技术科研队伍,相继攻克了20多项茶园优质丰产技术难关,完成了高效设施栽培的诸多科研项目。

目前,全镇已发展绿茶面积3万亩,有国家级无公害茶园基地6处,有机茶园基地5处,茶叶专业村43个,加工企业130多家,茶叶行业协会及专业合作社5家。年生产干茶200余万斤。相继研制开发了龙井、银针、碧螺春、毛峰、炒青、烘青等12大系列30余个品种,名优茶已占茶叶总产量的70%以上。先后申请注册了海青、胶南春、青珠、后河、碧雪春、海北春、炳运、剑龙春、怡博、润丰等40余个茶叶商标。先后获得国家级奖牌58个。"海青锋"茶获第二届中国农业博览会金奖;"胶南春"、"海北春"、"海青翡翠"获第四届中茶杯全国名优茶评比一等奖;"海青翡翠"、"海北春"、"海青锋"2001年被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认定为名牌产品。"胶南春"牌绿茶被亚洲合作对话第三次外长会议指定为专用茶。

海青绿洲茶叶精品园位于该镇驻地西北7公里处,是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主要以生态农业观光、农家游为主。园区远期规划面积5平方公里,近期规划面积30000亩。园区内现有万亩精品茶园,万亩百年板栗,江南毛竹120亩,是上世纪60年代江北"南茶北引、南竹北移"最早的地区之一,尤其是万亩精品茶园和万亩板栗园为江北之最。这里植被保护良好,松涛阵阵、溪水潺潺、翠竹蔽日,自然风光如画,享有北方"小江南"之称誉。

海青绿茶发源地是国家级无公害精品茶园基地,现有精品茶园10000亩。1966年胶南"南茶北移、南竹北引"由后河西村自安徽引进,生长至今。为江北生长时间最久、面积最大的绿茶基地。现为青岛市农业精品工程之一,国家级无公害茶园基地,为3万亩海青绿茶逐步发展的缩影。全镇已建成国家级无公害茶园基地6处。

新闻评论
您的大名: (点击这里注册)

友情提醒:评论请限制在100字以内,有长篇大论欢迎到论坛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