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花茶国标顺利通过国家级评审

作者:徐晓风 来自:扬子晚报 时间:2006-07-15
分享到:

    记者昨天从南京市质监局获悉,由质监和农林等部门联合起草的《地理标志产品——雨花茶》国家标准刚刚通过了国家级评审。来自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省农林厅、国家农副产品监督检验中心、江苏省茶叶协会等有关科研院所、行业协会及部分生产企业代表组成的标准技术评审委员会一致认为,这份雨花茶国标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先进性、合理性,能有效指导雨花茶的生产、加工、销售与监督,进一步促进产业壮大,提升地理标志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将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发布实施。

  现有市场“李鬼”过半

  据了解,目前南京全市共有茶园面积8万余亩,其中投产面积7万亩,年产茶叶1700吨,其中雨花茶近300吨,雨花茶产值近1亿元。但是,目前南京市面上真正产自南京的雨花茶的销售额仅占雨花茶市场销售总额的20%左右。大量来自安徽、四川、溧阳等地的非正宗“雨花茶”充斥南京茶叶市场。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南京地产雨花茶的数量太少,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据保守估计,市场上过半“雨花茶”都是“李鬼”。

  正宗产地是7区县两陵园

  怎么来分辨雨花茶到底是不是正宗出品的呢?南京市质监局有关专家介绍说,其实这很好确认,因为雨花茶的娘家就是“7个区县”加“两个陵园”。国家质检总局早已经批准对雨花茶实施原产地域保护,并发布公告对雨花茶地域保护范围进行明确,即“江苏省南京市城区的中山陵园、雨花台烈士陵园,江宁区、溧水县、高淳县、浦口区、六合区、雨花台区、栖霞区等7个区县现辖行政区域”,业内人士习惯称之为“7+2”。除了上述“7+2”范围,其他所有区域生产的茶叶都不能称作“雨花茶”。

  形态味型有明确描述

  关于雨花茶的形态、品味,在质检总局的技术要求中,有着更为规范的描述:“外形圆、紧、细、直,形似松针、白毫隐露;色泽绿润;香气清香高雅;汤色绿而清澈;滋味鲜爽;叶底嫩绿明亮”;在加工流程上,依次是“鲜叶采摘、摊放、杀青、揉捻、毛火、整形(搓条)、足火、精制、包装”。产品等级分为:特级、一级、二级、三级,其中特级茶的原料一芽一叶的比例应在85%以上,长度不超过3厘米等等。根据国家质检总局的规定,如果不符合上述技术要求,即使在“7+2”范围内的也仍然不能称之为“雨花茶”。

新闻评论
您的大名: (点击这里注册)

友情提醒:评论请限制在100字以内,有长篇大论欢迎到论坛发表:)